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滕德银张凤山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一个干旱缺水的彝族村

攀枝花日报 2011-05-26 19:21 大字

□滕德银 张凤山

仁和区平地镇波西村,一个干旱缺水的彝族村,对全村9个小组的1500名彝族同胞而言,用水难是困扰了他们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开展挂包帮活动中,仁和区民政局以解决当地群众的用水难问题为突破口,投入帮扶资金,帮助该村修建水池、铺设管道。如今,波希村已是家家水长流,村民们的“用水”梦变成了现实。

一杯清茶乐呵呵

“莫着急,等我烧开水泡杯茶喝了再走嘛!”5月20日,在78岁的彝族老奶奶殷兰芬家,她执意要留笔者一行喝茶。只见她走到新装好的水龙头前,轻轻一扭开关,自来水便哗哗哗地流了出来。“因为缺水,我从小就学会了挑水,天干的时候还要到10公里外的方山水库去挑。现在好了,有了自来水就不用再挑水了。”老奶奶一边惬意地喝着茶,一边乐呵呵地笑着。

据她讲,以前挑水,就在屋后的山沟沟里随便刨一个坑坑,几家人共用一口井。旱季里,家家都要派出一个人从到到晚,在水井边排队挑水。

自2010年7月开展挂包帮活动以来,仁和区民政局始终把解决波西村群众的用水难问题作为突破口,积极落实帮扶项目。目前,该局共投入16万元帮扶资金,帮助波希村修建了3座蓄水量均为130立方米的标准蓄水池,安装了近万米的主水管道和8000米的入户管道,按期解决了当地129户600余人的用水难问题。

有水洗澡真舒服

“以前为了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村民们都自发地挖了水井,但在‘8·30’地震后,村里面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水井都没有水了。上个月蓄水池主管道通水了,用水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平地镇的有关负责人这样告诉笔者。

据了解,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5月前,攀枝花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大旱,波希村全村的水井根本就无水可挑,是武警战士送了足足半个月的水,才帮助村民度过了当时缺水的难关。“水,就是全村人的生命啊!”47岁的村民李文平感慨地说。他告诉笔者,以前在地里辛苦了一天,回家只能打盆水擦擦身子,就当是洗澡了;现在有了蓄水池,每天都能舒舒服服地洗个安逸澡,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今年,村民李国智在家养了4头黄牛、15只羊和4头猪,因为他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家里通了自来水,而且水龙头还直接安到了场坝里,天热的时候,还可以给牲口冲冲凉。他说,现在人畜饮水都有了保障,自己也敢放开胆子多养些牲口,争取能增收致富。

借水铺筑致富路

“有水真好啊!”在村民起时兵家的烟田里,他正和母亲、妻子一起忙碌着。起时兵的妻子一边栽秧苗、施肥,一边告诉笔者,以前栽秧苗,非得看天说话不可,天不下雨的时候只能到别处去挑水回来浇地,但很多时候村里还找不到挑水的地方。而此时,在田地的另一边,起时兵的妈妈正拖着长长的水管,一窝一窝地给秧苗浇水。

“只要有水,我们致富就有希望!”波西村支部书记张碧春和村主任起荣峰谈到发展规划时,异口同声说了这样一句话。

“按照区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五个一工程\’的要求,我们已经和村两委换届后的班子进行了座谈、调研,刚刚形成了破除波西村发展瓶颈的‘一线一矿四基地\’的发展方案。”在解决了波希村用水难的问题后,仁和区民政局下一步将从培育致富产业、强化技术培训、解放思想观念、改善文化设施等方面入手,继续帮扶波希村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让彝族同胞早日走上一条长远致富路的帮扶方案。

新闻推荐

落实责任 消除隐患 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讯(记者江潇)昨(26)日,副市长柳康健在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先后深入小宝鼎何家屋基煤矿、清香坪尖山子,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进行实地调研。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30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地...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