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青水池映笑脸 □本报记者 杨荟琳

攀枝花日报 2011-04-26 19:42 大字

“我们的水池已经蓄好水了,大家都在忙着大春生产,相信今年能有个好收成,因为有了共青水池。”4月11日,看着正在田地里忙碌的村民,仁和区大龙潭乡裕民村团支部书记刘云告诉记者,全村100口共青水池已全部投入使用。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蓄水应该够我们今年挺过旱季”。刘云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全村用水主要靠山下的一条小溪,每年12月份,村民就会抽水到水池里蓄着,等着干旱的时候用。但全村599口水池远远不能满足旱季用水,一到4月份就会出现用水困难,去年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由于干旱,我们全村770户人家,80%的水稻都没有种上,好多芒果树都旱死了,有的刚挂果还没成熟就掉在地上,农民心疼惨了”。一提起去年的旱情,刘云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眼看着灌溉水源一天天变少,大伙多希望村里能多几口池子,多蓄些水啊!”

刘云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农户的心声,“大家都想修水池,就是缺资金啊”。而就在这时传来了修建共青水池的消息,让大家高兴了好几天。

为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及村民饮水问题,2010年攀枝花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7月9日,团省委决定下拨500万元,在旱情严重的村社修建共青水池,这其中就有裕民村的100口。“一口池子修下来大概4000多元,上面补助3600元一口,投工投劳一家一口池子也就投1000多元。几家人合在一起,没几天就建好了”。刘云告诉记者,全村100口水池,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建好了。“今年村民还在问,还有没有这样的项目,大家都很欢迎。”

“这个水池里的水是用来浇芒果的,今年有了这些‘救命水\’,我家的芒果一定可以活下来。”村民刘启琼对记者说道,今年自己家有了共青水池,加上原来修的两口水井,基本上能够保障农作物旱时的用水,她再也不用和别人打挤了。

受益的不仅仅只有裕民村,据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在旱情严重的地区共修建了974口共青水池,目前这些水池已通过验收并全部投入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旱情严重地区11796亩耕地灌溉问题和1.3万人用水困难。

“今年我们的收成一定比去年好,希望这样的惠民工程能多一些。”刘启琼的笑脸上写满了对今年好收成的期盼。

新闻推荐

58名中小学教师“赛字”

本报讯(记者曹海峰张荣裴)昨(28)日,来自全市各中小学校的58名教师齐聚市第二中学集体“赛字”,当天,由市教育局和教育工会共同举办的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师“三笔字”技能竞赛在这里正式举行。据悉,此次...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