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一方碧水——市中区全面推进河(库)长制工作纪实
◇曹德强本报记者周瑶慧文/图
全面推进河(库)长制工作以来,市中区吹响全区新一轮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号角,力争早日实现“同饮一江水,共担环保责”的承诺。
落实责任建立四级管理体系
市中区地处沱江中下游,水资源丰富,其中纳入区级管理的有沱江河、乌龙河等16条河流和八一水库、光荣水库等5座水库。
为层层落实河(库)长制工作,市中区全面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四级网格化管理河(库)长责任体系,设立了区级河(库)长27名,镇(街道)级河(库)长60名,村(社区)级河(库)长201名、巡河员555名,切实加强对河道的监督管理。
今年4月以来,河(库)长陆续组织开展了巡河调研,实地了解水质状况、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等情况,现场督导问题整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邹吉是凌家镇小湾子村6组巡河员,流经该村的乌龙河是市中区重点管理的河流之一。邹吉每周至少会拿着竹竿沿河巡查一次,沿河察看河道垃圾,及时发现清理;禁渔期规劝垂钓爱好者;向附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禁止随意倾倒垃圾。
聚焦难点保护与发展并重
5月19日,市中区在白马镇石庙村全面启动沱江右岸万亩竹产业生态廊道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从区领导到当地村民,共同协作栽雷竹,首批栽种了50亩雷竹。
据悉,市中区将通过3~5年,在沱江右岸的史家、乐贤、白马、龙门等4个镇(街道)26个村68个组,发展万亩雷竹产业,做到空间上连线成片、产业上沿线成链,建设一条长约62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覆盖市中区范围内62.4公里沱江干流。
“万亩雷竹产业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快建设沱江流域水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产业融合、助推脱贫的重要抓手,在改善沱江右岸生态环境的同时,必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启动仪式上,区委副书记兰徐如是说。
全面推进河(库)长制以来,市中区聚焦治理重点难点,除了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之外,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方法。
针对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等沱江河治理难点,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列出了21项治理项目清单,其中水资源保护4项、水域岸线管理保护6项、水污染防治5项、水环境治理2项、水生态修复4项。
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组织开展了“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集中对沱江河水域岸线入河排污口、白色垃圾、生活垃圾、水葫芦等进行清理。
同时统筹推进白马和龙门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实施沱江流域内的古堰溪、龙凼沟、益民溪3条黑臭水体整治和乐贤半岛堤防等涉水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坚持每月对沱江市中区段上下游断面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提供实时可靠、科学严谨的监测数据。
明确责任及时公布信息
市中区提出了“2017年全面建立、2018年完善提升、2019年后长期坚持”的河(库)长制总体目标。
围绕目标任务,市中区初步试点编制完成沱江河市中区段、寿溪河、光荣水库、黄河镇水库“一河(库)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并从6月底启动全部方案编制,在2017年底前形成解决河库管理保护突出问题的“一河(库)一策”整体方案。
自启动河(库)长制工作以来,纳入区级管理河(库)的河(库)长公示牌陆续竖立起来,各级河(库)长职责、河(库)概况、管护目标以及监督电话等一目了然;在《内江日报》公示沱江(市中区段)各级河长信息,让各级河长能依法履职,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市中区还充分利用“微甜城”和全市首创的“中区河库长”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电视、村级广播、标语、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河(库)长制工作推进情况。
截至目前,全区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悬挂“河长制”宣传标语30余幅,发出微信、短信等消息500余条,全面宣传河(库)长制工作,在全区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殷红记者江潇)“莫道桑榆晚,扶贫敢为先。”7月10日,市政府办公室84岁退休干部唐正杰捐款4000元,助力米易县麻陇彝族乡红岩村脱贫攻坚工作。在精准脱贫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时期,市委老干...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