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幸福 ——米易白坡彝族乡避险解困安置工作记

攀枝花日报 2016-10-28 00:00 大字

杜家瓦房安置点。□蒋兴华 本报记者 周翼 文/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曾是唐代诗人杜甫看着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时,发自肺腑的一句感叹。1200多年过去了,家住米易县白坡彝族乡的任大伟看着正在修建的移民安置房,如同回应古人的期盼,也发出了一句感叹:“这次终于能稳定下来,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了……”

任大伟的这句感叹,同样是白坡乡避险解困安置的538户1644位移民的心声,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便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要避险就要舍得推掉旧房子”

2014年,《米易县201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获得通过,确定将白坡彝族乡水路村、南坝村和姑表村作为试点范围,正式在白坡乡启动避险解困5个安置点的项目建设。

“我们家属于二滩移民,以前每次水库的水往上涨一次,我们就往山上搬一次,涨一次我们搬一次,都搬了6次了。最近一次搬到河沟旁边,每次河里涨水的时候都心惊胆战。”任大伟的遭遇,也是此次避险解困的移民当中不少人共同的经历,“安稳”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愿望。

朱正兵是南坝村的村主任,也是实施避险解困的移民之一。

“那时候很多村民不清楚政策,只觉得要推掉自家的房子很舍不得,我就带着村里的干部挨家挨户去做政策宣传,跟他们讲清楚、说明白,要避险就要舍得推掉旧房子,推掉旧房子才能住进安全的新房子。”已经搬进新家的朱正兵回忆着那时的情形。为了带动村民的积极性,2014年,朱正兵带头推掉了自家的房子,在乡里租了间房住了下来。

南坝村两个安置点的建设按期推进、如火如荼,从朱正兵住的地方到安置点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到工地现场监督工程进展,一待就是一整天。“已经有很多村民跟我一样把旧房子推掉了,就等着安置点修好,能赶紧搬进新家。他们着急,我也着急。”

终于,2015年11月,南坝村街背后安置点主体工程修建完毕,朱正兵也如愿搬进了2层小楼的新家。今年6月,南坝村杜家瓦房安置点全部修建完毕,19户避险解困移民搬进新家。除此之外,白坡乡姑表村安置点建房18户,正在实施中;集镇安置点建房42户,房屋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墙体填充;水路安置点计划建房45户,室外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因雨季影响,材料运输困难,正准备实施农房建设。

在杜家瓦房安置点,红瓦白墙,花红叶绿,背靠着连绵的青山,硬化过后的宽敞道路通往每个住户的门口,屋前宽阔的停车区域上,货车、面包车安静停放,承载着的正是这19户移民避险安置后“稳稳的幸福”。

“要解困就要踏踏实实地发展产业”

避险解困从来都是与脱贫攻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米易县2014年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当中,住房建设方案之后,紧接着的便是生产扶持方案和教育培训方案,用白坡乡副乡长黄兴亮的话说,“要解困就要踏踏实实地发展产业”。

白坡彝族乡是米易县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同时也是全县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如何让老百姓进入安置点后实现脱贫?如何因地制宜的带动百姓致富?近年来,白坡乡在南坝村试点产业扶贫,探索出一条根据海拔高度,阶梯式种植芒果、青花椒、核桃的致富路。如今,再结合米易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短期见效快的烤烟产业也在白坡乡开花结果。

“这段时间都忙着收烤烟、卖烤烟,我们家40多亩烤烟,要花不少精力才整得出来哦。”10月26日,家住南坝村杜家瓦房安置点的罗其荣说起自家产业时,言语中满含自豪。今年,单是她家种植的20多亩青花椒,就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我们家还有20多亩核桃和1000多株芒果,芒果苗也已经嫁接结束了,将来这又是一大笔收入。”

目前,白坡乡配合避险解困的产业项目已经完成了芒果定植10126亩和改良核桃788亩,另外6163亩核桃改良及1291亩芒果改良任务也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然而,看着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和芒果苗,罗其荣在高兴之余,也忍不住说出了心里的另一个期待:“好多果树和产业都在山上,前段时间的沟渠整治项目帮我们解决了用水问题,如果交通条件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就更好了。”

为破除这一难题,避险解困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为改善移民安置地、特困移民居住地道路交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规划,以解决移民出行问题和农业生产物资运输为主要目的,将新建车行道和人行道。“所有道路建设项目均于今年4月初入场施工,现已完成路基、挡墙建设,正在进行路面硬化,预计10月底全面完工。”黄兴亮说,“产业发展将是房屋建设项目完成后的重要工作,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实用技术的培训等。”

行走在南坝村,两个安置点的新房被红花绿树环绕,显得格外醒目,但更吸引人的是房前屋后红红火火的产业发展,以及村民脸上洋溢的笑脸。正如任大伟所说的那样,曾经担惊受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有了安定、安全的居所,剩下的便是把产业发展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转型之“花”开在阳光里 ——攀枝花市加快建设中国康养胜地记

□本报记者舒琪雯中国四川第二届森林康养(冬季)年会上,攀枝花达成签约项目8个,总金额达亿元。除此之外,还有一份长远的“收获”——攀枝花市被定为中国四川森林康养(冬季)年会永久会址。一份耕耘,一份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