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资源型城市转型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攀枝花路径

攀枝花日报 2013-12-17 05:43 大字

□本报记者 陶泓霖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攀枝花总是与铁水、工厂、煤矿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座年轻的现代化都市以创新驱动、发展循环经济为原动力,实施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创新资源开发模式,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探索了新路径。攀枝花在推动转型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进程中,向世人展现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工业转型:

突破 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013年10月11日,四川省“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富邦1000万件钒钛制动毂项目,在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点火。这一项目的投产,标志着攀枝花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在攀枝花这座成熟的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早已成为“热词”。往哪里转?怎么转?攀枝花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近年来,攀枝花在破解“资源型城市”宿命怪圈的过程中,围绕城市转型、产业升级,首先瞄准工业产业转型,探索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钒钛耐磨机械制造业的新路径。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各级各部门和工业企业以积极的姿态和强有力的措施应对困境,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1—9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44.3亿元,同比增长13%,较全省平均增速高出2个百分点。

作为一座有着近50年历史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城市,攀枝花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养成了成熟的心态:工业转型,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由资源大市向经济大市跨越。

今年6月底,攀枝花市拒绝了日本一家企业“只买原料,不建深加工生产线”的一笔钒产品订单,这表明了攀枝花在推动工业转型上的决心。

在优化传统产业过程中,攀枝花积极引导传统钢铁企业生产高附加值、市场需求大的产品,激发企业的竞争活力,通过利用“攀钢高炉渣高温碳化—低温氯化提钛利用”“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电炉熔分”非高炉冶炼等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除了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外,攀枝花还着力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从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的转变。

今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复函,同意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这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准设立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

7月,四川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首次部省联席会议,标志着试验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攀枝花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更是试验区建设的工作主体和责任主体。随着这一重大机遇的来临,攀枝花工业转型全面进入新的阶段。

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是攀枝花,乃至四川重要的工业园区之一。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有151家企业,钒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园区富钛料、海绵钛年产能居全国第一,钛白粉产量占全国20%以上。在钒钛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下,园区(建成区)创造出每平方公里近30亿元产值、人均产值150万元的“黄金效益”。

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米易县白马工业园区、盐边县安宁工业园区等已各自成为县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目前,攀枝花已是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正在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钛白粉、富钛料和海绵钛生产基地。攀枝花的钒制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了80%和20%。2012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48%。

在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攀枝花凭借多年发展积累的技术、人才、产业集群等优势,成功打造出了特色优势产业——钒钛耐磨机械制造业,为工业转型锦上添花。

当前,攀枝花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双加速期”。随着全省“三大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攀枝花作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核心、重点区域,将依托坚实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钒钛资源,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产含钒钛锻铸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零部件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加快建设钒钛产品生产中心、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和交易中心,努力打造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地。

城市转型:

崛起 成为四川发展格局中重要一极

“来攀枝花,这个冬天你不会觉得冷。”12月6日,在盐边县红格镇四川省体育竞训中心棒垒球基地,2013·攀枝花欢乐阳光节开幕,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使来攀工作一年多的蒋磊大呼过瘾。

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蒋磊拿出手机拍下照片,编写文字后,用微信将“攀枝花的温度”传给了远在上海的表姐。

“卖阳光”,是攀枝花在推动城市转型中的又一创新举措。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不仅矿产资源丰富,光热、气候等资源也十分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通过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项目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成效,“阳光花城”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借助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为目标,不断巩固旅游基础产业,同时引导三产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

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旅游新村建设。

攀枝花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体的方式推进旅游新村建设。旅游新村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推动乡村旅游向规模化、高档次、休闲型现代模式转型升级,形成“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品果、冬季养生”的攀枝花特色旅游品牌。目前,16个旅游新村已全部建成并开门迎客。

与此同时,通过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提高供水、供气、供电能力,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和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构建与“中国钒钛之都”相对称的生产服务体系等,攀枝花的城市功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撑、重点镇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现代城镇体系。

围绕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攀枝花坚持以“特色、精品、高效”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把阳光康养与现代特色农业融合、互动,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以“全省两个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攀枝花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打造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

在此基础上,攀枝花努力促进经济均衡发展,通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化解融资难题、鼓励创业、维护企业权益等手段,有效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便是攀枝花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有力证明。截至今年上半年,攀枝花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占全市市场主体的94.7%,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当前,攀枝花正在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发展基础将更加牢固,发展能力将更加强劲,发展环境会不断优化,攀枝花正在崛起成为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两大推手:

创新驱动 循环经济

11月23日,260余位钒钛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全球各地汇集到盐边县红格镇,共赴世界钒钛产业的科研盛会——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

当天,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2013攀枝花钒钛(国际)论坛在红格温泉假日酒店举行。此项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是攀枝花为解决科技攻关体制机制问题,搭建的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攀枝花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力度,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不断提升全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借助“院士行”“攀枝花钒钛论坛”等合作活动,不断增强科研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较强的城市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罗烈怀是市内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目前,他拥有一个由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组成的科研团队,他发明的多功能磁选设备拥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

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发明家”在上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一个南下广州“淘金”的农民工。罗烈怀告诉记者:“正是由于市委、市政府鼓励创新,让我这个庄稼汉在攀枝花扎了根。”

“我们与攀钢研究院合作的‘塑料专用钛白产品开发\’项目已经完成了全部实验室研究工作。”在攀枝花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技术总工陈新红告诉记者,通过对水解工艺、盐处理及煅烧工艺、无机包膜剂有机包膜工艺的研究,形成了生产塑料专用钛白产品的成套工艺技术,样品颜料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与攀钢、东方钛业一样,攀枝花市工业企业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创新力度,并取得成果: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企业抢占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攀枝花创造”“攀枝花制造”走向国内外。

发展循环经济是助推攀枝花城市转型的另一抓手。

近年来,攀枝花市将企业集中到园区发展,建设了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等5个工业园区,促进资源在企业间的横向耦合和产业链循环关联,积极打造循环产业链。通过示范带动、减能减排制度化等方式,全力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基础上,每年攀枝花市从工业发展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设立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另外,攀枝花市还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项目认定工作,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和相关减免税政策,提高企业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新闻推荐

贤家村 “候鸟”越冬的地方

□本报记者杨和平文/图从G5高速出米易收费站,到县城后再沿省道214线往北行进约4公里,就到了贤家村旅游新村。未来五年,成昆铁路改造扩能工程完工后,贤家村距新线上的米易丙谷东站仅1公里,可谓交通...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