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打造便民服务“绿色通道” □本报记者 王南桢文/图

攀枝花日报 2012-04-12 09:09 大字

健全的法律援助网络惠及城乡居民

“困难群众权益如果受到侵害,出家门不远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一个小时内就能找到一家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或求助。”4月9日,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攀枝花市打造的“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将法律援助的触角延伸到了全市困难群众身边。

3月30日,米易县白马镇龙塘村村民曹某告诉记者,2011年6月,他在米易县某花岗石厂上班时受伤,导致双脚骨折,他要求雇主赔偿未果。今年1月,村法律援助联络员帮他申请了法律援助。随后,县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经过多方走访知情人,调查目击证人,参与庭审,为其维权。

过去,像曹某这样住在偏远地方的农民,申请法律援助不仅要跑几十里路,而且要面对一套繁琐的程序。如今,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帮助像曹某一样的群众解决问题,不仅效率高,而且方便,“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成为弱势群体维权的一条“绿色通道”。

健全的法律援助网络惠及了攀枝花市城乡居民。4月8日,住在仁和区仁和镇土城街社区的王昌军对记者说:“去年,我在为一家单位安装设备时受伤,造成头部八级伤残,因雇主不愿负责,无奈之下我就只好到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后来,我乘公交车不到40分钟就来到市法律援助中心,问明情况后,他们很快为我指派了律师,为我争取到了8万多元赔偿金。”

“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覆盖全市城乡

市法律援助中心有关负责人说,2011年7月,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攀枝花市开始打造“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即通过加强和改善法律援助机构网络建设、制度建设、工作流程设置和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使每位法律援助需求者在正常情况下,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1小时内能够找到一家法律援助工作机构提出申请或求助。

通过以乡镇(街道)司法所为依托,健全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完善设在信访、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团体的法律援助工作站,攀枝花市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建立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6个,流动工作站6个、部门工作站32个、行业工作站22个、部队工作站7个,县级规范化接待大厅3个,乡镇(街道)联络点60个,村(社区)联络员964人,确保“1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立体覆盖。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攀枝花市还开通了“12348”法律援助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随时为群众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同时,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开通了新浪微博“攀枝花法律援助”,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还可以进行网上咨询。

新闻推荐

企业加农户 养猪有奔头

近日,记者拍摄的米易县万民生态农业生猪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幸福“猪倌”。近年来,攀枝花市把生猪养殖和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养殖和种植互为补充,养殖户收益有了大幅增加。目前,全市已培育、引进大型生...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