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二传手”的魅力 ——米易县创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记

攀枝花日报 2011-05-19 19:29 大字

□卢明 特约通讯员 易德文

“农民教农民”大家容易懂

“现在是结果后期了,要加强采后修剪,促进结果母枝早生快发,这个修剪是有讲究的,不能随意修剪,要像这样……”

近日,“冬春枇杷控时成熟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项目技术专家、农民教师在米易县草场乡碗厂村4社枇杷科技示范园开展了以枇杷结果后期、采果后管理为重点的现场技术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现场培训采取了“农民教农民”的方式。

“农民教农民”的培训模式,是米易县创新农村科普工作举措,由县科协于2010年启动。通过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能人培养成为“农民教师”,再由农民教师向农村种植养殖大户和普通农户传授先进农村实用技术。这一培训模式改变了传统培训方法,在促进技术传播方面,提高了专家智力资源的利用率,造就出众多的实用技术二传手——“农民教师”。同时,机制的创新,促使技术二传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普通农民,加速了农村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提高了农业的科技含量。

“效果真的很好,与以往大不一样了。”接受培训的农民说,以前来讲课的专家理论讲得多,现场操作得少,而且专家语言太书面化,乡亲们不容易接受。而现在不同了,这些“农民教师”讲的内容大家容易懂。

新技术推广催生培训新模式

2006年,攀枝花市投入200万元启动了“优质早春枇杷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攻关项目,成功攻克早春枇杷关键的早时控花技术。这项技术把枇杷树的开花期控制在9、10月份,枇杷可在来年的元旦、春节前后上市,成为各地上市最早的枇杷,而且果大、肉厚、味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但在推广枇杷栽培技术过程中,出现了农技推广人员数量少、农村能人不愿将技术传授他人、普通农户接受技术能力差等制约农村实用技术普及的问题。

为让果农掌握枇杷种植实用技术,种出优质的米易早春枇杷,米易县通过探索“农民教农民”的培训模式,将优秀的农民培养为农民教师,组织农民教师定期对相邻农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很快,这种通俗易懂、深受农民喜爱、易于接受的培训模式,由草场乡枇杷协会辐射到其它农村专合组织,并在全县逐步推广开来。

创新农村实用技术传播链

“在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民田间教师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上更能出效果。”米易县科协主席刘一民介绍,在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农民教农民”的培训计划后,怎么操作成为了关键。

在打通实用技术传播链中,县科协把有文化、懂技术、讲奉献的农民培养为“农民教师”,组织他们定期向毗邻农户传授实用技术,建立“首席专家+农技部门推广人员+乡土能人→农民教师→示范户→普通农户”的“农民教农民”培训模式。抓好首席专家与乡土能人的技术结合,通过吸收乡土能人的首创实践经验形成更为完善、更具可操作性的培训教材,提高推广技术的起点。为每个会员组或村民小组配备一名农民教师,农民教师由首席专家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系统的强化培训,使之熟练掌握本项目的全程管理技术和必要的基础知识。坚持“四固定一统一”原则,即由固定的农民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对固定的对象开展培训。通过经济奖励、相关优惠政策等方式,建立起农民教师激励机制。积极发挥示范户这个二传手的带动作用和科普专栏的阵地作用,为普通农户树立直观的示范样板。

新模式加速技术普及

米易县在农村实用技术传播和普及模式上的大胆尝试让农户尝到了甜头。2010年,县科协对周云华、杨兴林等30名枇杷种植农民教师进行了8次阶段培训,并通过他们举办了120个培训班,培训果农近10000人。

“目前,我们正准备对枇杷种植农民教师进行一次更加规范的培训,重点培训促进结果母枝早生快发的水肥管理技术及采后修剪技术。”米易县科协有关人员介绍到。通过“农民教农民”培训,枇杷种植农民教师周云华、葡萄种植农民教师陈新华、核桃种植农民教师孙登武、蔬菜种植农民教师刘天友等人已成为全市同业的顶尖土专家,他们还应邀到市内主要枇杷种植区,以及凉山州、云南省红河州等地传播早春枇杷栽培技术。

新闻推荐

记者江潇日记者从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本报讯(记者江潇)23日,记者从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攀枝花市力争试点项目贷款发放达到3亿元。据了解,2010年7月,攀枝花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6部委批准...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