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梅本报记者刘浩今年米易县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
■ 王丽梅 本报记者 刘浩
今年,米易县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大力投入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对全县7个乡(镇)的29个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整个区域覆盖耕地7万余亩,涉及村民近9万人。目前,全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以攀莲镇贤家村和双沟村为代表的一批现代新村集中亮相。
如今,步入攀莲镇贤家村,只见道路四通八达,改造后的农田已逐步投入使用,钢架大棚陆续搭建,产业发展与民居改造相映成趣,到处都呈现出“新村美景入画来,民富村美人和谐”的喜人景象……
“去年贤家村人均纯收入6129元,到2013年,我们要努力实现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目标,赶超春风村!”站在新的起点上,攀莲镇党委书记李永胜提出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赶超春风村”的目标。
统筹规划,建设特色新农村示范片
建设新农村示范片,规划是前提。米易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建设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成片整体推进、激发乡镇活力、多元化投入、分类指导为原则,科学制定示范片发展规划,着力建设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米易县新农村示范片。
在基础设施规划上,按照“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突出农民持续增收的核心目标,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支撑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推进。村落民居规划按照“四注重、四提升”和“三打破、三提高”的总体要求,提高村庄布局水平和村落规划水平,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体现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和谐之美;提高民居设计水平,融合地域和民主文化,外观突出特色,内部优化功能,让农民群众享受现代生活。产业发展规划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农业引导蔬菜产业的发展,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主攻质量,努力把示范片建设成为现代特色农业的集聚区、农业产业化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目前,米易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正朝着田成方、土成形、树成行、渠成网、路相连、机能进、物能流、田肥土厚产值高的目标大步迈进。
凝聚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
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统筹和参与。因此,米易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作用,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把各个方面的共同行动,凝聚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该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引导扶持政策,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上半年,全县落实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项目6个,资金758万元。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群众投工投劳折资357万元。
今年,米易县新建防洪堤0.66公里,新建及整治机耕道8.15公里,整治沟渠6.8公里,新建引水管道0.4公里,完成1.5万人安全引水工程,配套农业机具394台;完成示范片15条通村道路36.4公里改造整治;完成田型调整1000余亩;完成沼气池建设900口;完成农房风貌改造近800户。
夯实基础,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夯实农业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前提。米易县坚持基础为先的理念,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结合示范片早春蔬菜产业现状,米易县按照“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思路做强早春蔬菜产业,示范片早春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带六区八园”的总体布局。即沿安宁河串珠式建设8个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园,形成6大早春蔬菜核心区,通过核心区示范,全面带动早春蔬菜产业发展,形成安宁河谷集中连片的早春蔬菜产业带。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合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今年,米易县将完成新建标准设施大棚0.5万亩,改造提升竹木大棚0.4万亩,实施田型调整0.4万亩,新建集中居住农房400户,实施农房风貌改造3410户,新建机耕道21.2公里、田间饮水渠40.5公里。
按照规划,在未来的3年里,通过集中打造,米易县将新建1万亩现代设施蔬菜基地,配套滴灌、绿色防控等先进设施,发展标准化大棚3万亩,促进早春蔬菜连片种植4.5万亩,产量达24.5万吨,帮助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在村落民居建设上,以统归统建方式新建集中居住示范点5个、农房950户,实施农房风貌改造8521户;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硬化改造通村通社道路120公里、建机耕道31.5公里、配套田间排灌沟渠57.25公里、整治沟堰55.8公里、实施田型调整8000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莉报道)米易县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优势,积极为创先争优活动打造舆论阵地、提供丰富教材、做好技术保障,有力地助推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米...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