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培训”是拔苗助长的变种
黎青 作
□汪昌莲
暑假又到了,很多孩子可没时间休息,又被家长送进了培训班。据7月22日央视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许超标培训的禁令下,培训班依然如火如荼。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培训班,只是为了升学,而不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
事实上,所谓“超前培训”,实际上是一种“着急教育”,是拔苗助长的变种。但“着急教育”除了加重孩子负担,别无益处。特别是,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孩子成长规律,结果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正因如此,教育主管部门曾三令五申:明确要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对超标超前培训的学科类培训班要坚决取缔。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超前培训”屡禁不止。其背后,是“着急教育”在推波助澜。
“着急教育”方式,虽然在社会上饱受诟病,但丝毫也不影响学校和家长“着急”的心态和行动,甚至“着急”成风,且这股风愈刮愈猛。必须承认,“着急教育”是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比如,被称为“最着急妈妈”的武汉市民徐禾,年仅5岁的儿子已受过17项培优,投入近12万元培优费,显然已经演变成一种病态的教育方式。
“着急教育”方式,不仅削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功能,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表面上看,“着急教育”或许能暂时推进孩子“跨越式”成长,但孩子在“着急教育”重压下学习和生活,心理会变得非常脆弱。至于让5岁的孩子接受17项培优,更是将幼儿教育“成人化”了,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着急教育”,已成为一些孩子身心不可承受之重。
可见,“超前培训”屡禁不止,缘于“着急教育”兴风作浪,这显然值得多方反思。任何早期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门应担负起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减负”管理,坚决向“着急教育”说“不”。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坚决制止和查处“超前培训”乱象。特别是,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进步。
新闻推荐
7月23日,广东省汕尾市公安局城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近日有两伙男青年因矛盾引发肢体冲突,导致4人受伤。目前,已有5名涉嫌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