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百态社会> 正文

再现“南水桃花源”

烟台晚报 2019-07-12 08:49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刘洁通讯员姜开艳孙金良吴景瑞)南水桃林村位于解甲庄街道南部,坐落在连绵起伏的围子山下,清澈的辛安河绕村而过。这个曾经以传统耕种为主业的小村庄,自从开启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新模式,集体经济活了,村容村貌靓了,生态旅游搞起来了,一份乡村振兴的“南水画卷”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现在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都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依靠合作社,去年村集体收入了21万元,入社村民平均增收了2000元左右,按照我们对合作社的规划,今年还能有一个较大的涨幅。”南水桃林村的党支部书记杨永良是个不善言辞的庄稼汉,但提起村里成立的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时,他面露喜色地打开了话匣子。

借力发力开启共赢新态势

南水桃林村虽有多年种植果树的传统,但受制于散户种植、品种分散等因素,一直在“辛苦一整年,挣不了几个钱”的困境里打转转。

改变始于2017年。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的号召下,南水桃林村先后7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实地考察,5次召开青壮年劳力座谈会,最终确定了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8月,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方向有了,架子搭起来了,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缺乏问题亟待解决。南水桃林村学习借鉴了江浙地区村企合作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的新模式。经过5次洽谈,终于和天隆酒店“喜结连理”,签订合作协议,由天隆酒店以资金方式入股,按出资额占股,这一举措为合作社吸引资金400万元,解决了融资困难的燃眉之急,开启了借力发力的新篇章。

“南水桃林村农业基础优良,交通便捷,而且通过入股合作社,使我们企业的品牌培育、产品推介、市场营销等诸多优势都得到有效发挥。”天隆酒店负责人对入股合作社的决策有着清醒的认知。

企业资金的注入逐渐降低了村民们对合作社发展前景的顾虑,2018年共有40户村民将50余亩土地流转进合作社,至年底,入社村民人均增收5万元以上。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的模式在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启。

精准定位打出闯关组合拳

“搞合作社,把我们村的这片土地给盘活了,从农作物品种选择到品质提升,再到后期销售,都有了技术和人才的支撑,咱也过了把当‘新型农民’的瘾。”57岁的杨金生是首批响应成立合作社的村民之一,实打实的增收,坚定了他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信心。

村民们的信心,是南水桃林村党支部用奋勇闯关的行动树立起来的。为了提升果品质量,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建设樱桃温室大棚作为闯关的“第一拳”。去年年底,共建成温室大棚6座,全部按照现代化高标准建设———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其中,既节约了灌溉成本、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又有效降低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棚体采用钢结构,使用保温被,延长使用年限的同时为反季节种植提供了可能;实施集约化栽培,实行统一购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最大限度避免了病虫害、落果等问题。

向市场核心领域精准发力,这是桃源农业专业合作社“连环拳”的又一招。为了抢占市场空白区域和核心区,村党支部在充分调查研判后,“南水苗圃”特色品牌计划提上日程。2018年,合作社加种2年生樱桃树9000棵,4年生樱桃树450棵,培育樱桃苗圃10万棵。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大樱桃产业链,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在合作社基地建起包括研究室、会议室、接待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拓展大樱桃采摘、自驾游、徒步旅行等短期旅游项目,改建完成3间民宿并投入使用,启动“家家拿手菜”特色餐饮项目,从地道口味和餐饮文化入手,充分挖掘胶东民间特色菜品与面点,积极探索“合作社+乡村旅游”新模式,打造集休闲采摘、餐饮娱乐、乡情体验为一体的“南水桃林”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引凤归巢人才储备后劲足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南水桃林村,曾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研究生,却面临着人才“出得去,回不来”的难题。合作社红火了,也为大学生回乡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吸引了更多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工作。“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村里干事创业环境,做好现阶段合作社的运营工作,为返乡大学生做好薪资及各方面待遇保障打好基础。”杨永良说,“既要让人才回得来,还得让人才留得住,要吸引更多的毕业大学生回村工作,提高整支合作社队伍的知识化水平,实现合作社的长效运营。”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南水桃林村正在一片“绿水青山”中,依靠着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蓬勃而起,奋力书写着共同富裕的“南水答卷”,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再现“南水桃花源”。

新闻推荐

“留学生推搡交警”:读懂民意中的法治诉求

近日,外籍男子福州街头怒吼推搡交警暴力抗法,福州公安发布通报称:男子是当地某大学国际留学生,经批评教育,已书面悔过。此举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