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第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及考核结果通报
(一)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一是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8亿元,同比增长7.5%。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10%。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5711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总额25300万元,同比增长5.1%;进口411万元,同比负增长69.5%。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7817元和3584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9%。四是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89230万元,同比增长9.3%,超额完成序时进度任务,财政收入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位,实现首季“开门红”。税收收入完成69739万元,同比增长20.6%,税收占比达到78.16%,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位。
(二)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一是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区五大领域重点工程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6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9.7亿元。50个重点工程项目复工、开工39个,开工率78%,累计完成投资32.04亿元,同比增长48.1%,占年度计划的14.6%。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区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02个,计划总投资346亿元,到位资金10.68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8.7%。新签约合同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8亿元,分别是鲁西万亩中药材加工基地项目、山东维森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项目。三是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区民营经济税收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1.2%;50万元以上民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亿元,同比增长9.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预计达到7.4万户,同比增长11.8%。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区小麦种植面积53.3万亩。“三品一标”企业达31个,农产品达104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9家,省级4家。家庭农场32个,新增11个。合作社753个,新增118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达到29家。二是工业调整积极推进。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增长12%;利税7.5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19%。三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税收收入完成7.2亿元,占全区总税收的89.3%,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2.42亿元。全区市场交易额预计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计245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2家。
(四)城乡发展进一步协调。一是回迁安置区建设顺利推进。唐庄、董桥、姚庄、郑坑等24个安置区项目,全年计划投资536489万元,第一季度完成投资110038万元。二是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光岳路南延和西关街西延项目征地拆迁已基本完成,两项目正在积极施工。三是村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启动郑家、侯营、闫寺等三个镇街的小城镇提升工程。顺利完成31336户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的招标工作,目前已完成改厕430户。加快天燃气管网向乡镇延伸工作,目前道口铺至张炉集、郑家以及郑家次高压项目完成铺设管道12公里。
(五)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一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34个"薄改"建设项目,道口铺中心小学、大张振兴小学教学综合楼等28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梁水镇中心小学、郑家镇温集小学教学综合楼等6个项目正在进行招标工作。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沙镇盐场幼儿园教学用房等6个项目正在开工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县区的创建工作。二是城乡就业稳步增长。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三是社保水平不断提升。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2783.79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652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总的来看,一季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运行平稳,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人均占比偏低;投资总量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大项目和新开工项目支撑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传统行业占比偏大;创新驱动能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资利用规模较小;发展方式仍较粗放,能耗高、污染重的现象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较大;资金、土地、人才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落实好民生政策扩面提标、解决教育“大班额”问题、推动扶贫攻坚等支出任务较重。
三、一季度考核排名情况
区考核办、牵头单位和主管部门对一季度各镇(街)、园区财政收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投资,工业经济等13项工作进行了考核。具体名次如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蒋予昕通讯员韦肖波近年来,北流法院以群众司法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将诉讼全程由“线下”搬到“线上”,推行网上办案办公信息化,实现了立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