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形形色色保健品 老人小心被忽悠

泰安日报 2017-04-19 10:11 大字
 

□记者 田鑫/文 石帆/图

最近,广州年逾七旬的忠叔、王阿姨夫妇,陷入了“道山”淘金店会议营销陷阱。他们参加了“道山”淘金店组织的“健康讲座”后,花费30多万元购买保健品蜂胶和营养液,“吃后一点效果也没有”。王阿姨说,她提出退掉剩下的产品,可这家公司一直没回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很多老年人深陷保健品骗局无法自拔。

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有2000亿元人民币,而老年人的消费就占50%以上。如何防范保健品的推销陷阱,不再让老年人成为受害者,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连哄带骗 老人易中招

如今,保健品推销手法层出不穷,以会议、讲座等形式销售保健品已成为行业内的“标配”推销手段,一些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相同的招数,向老年人变相推销高价保健品。与此同时,随着老年人的警惕性提高,一些新的招数也应运而生,但万变不离其宗。

“免费”骗局。有的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等常规检查,煞有介事地指出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甚至开通免费健康咨询热线,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

健康讲座。推销者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借机夸大所推销产品的效果,忽悠听课者上当购买。

馈赠诱惑。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附赠小礼品或抽奖环节,以诱惑其购买保健品。

雇托诱骗。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人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请所谓“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等等。在一连串手段的交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变成了既治疗又滋补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高科技”误导。有些经营者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代替药品,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应症,不告知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的信息。

打“亲情牌”骗取信任。一些保健品营销人员采取“温情攻势”,通过各种“话术”与老年人拉近关系,一旦获得老年人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后,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不断对他们嘘寒问暖,并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老人认知不够 子女关怀不足

在广州的案件中,向保健品公司退货的老人说:“开会时,有的人买少了,他们就说,你看谁谁一买都买好几箱,你就买这几盒,让我们觉得丢人。这么一说,有些人不好意思就多买了。要不然,业务员就跟着到家里继续做工作。”

保健品销售乱象频发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加深的老龄化现状。据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这给健康产业创造了机遇,也让不少人看到了发财的机会。保健品销售骗局中,老年人为何总是受伤?对此,专家学者归纳了多方面的原因。多重因素叠加,造成很多老年人在健康恐吓、利诱、情感攻势等营销手段面前缺乏抵抗力,甚至心甘情愿被忽悠。

从身体方面来看,大部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力减退,更容易患病,很多人也抱有“少生病,给子女减轻负担”的想法。与此同时,随着身边老友的离开,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往往更加关注健康。因此,在保健品销售中,不法分子往往会编造或夸大老年人病情,宣传保健品的治病效果,利用老年人的恐慌达到销售目的。

从认知能力来说,随着认知能力的退化,不少老年人的知识结构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辨识能力不足。由于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在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老年人往往选择盲从。他们在接受信息时缺乏批判精神,对于所谓“权威”的专家声音更是深信不疑,一旦观念形成,很难再去信任和听取不同的声音。

此外,老年人面子观念比较重。研究发现,老年人自尊心比较强,渴望获得认可与赞许。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买了,自己不买就落伍了。更重要的是,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不足,给了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子女不在身边,防范意识变弱,缺乏亲情关怀,使老年人极易中招,陷入“温柔陷阱”。

国家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家庭空巢率已近50%,有的大中城市甚至达到70%。有专家表示,长期和儿女分开或者被亲人疏忽,造成老年人情感饥渴。他们对于交流和被关怀的心理诉求很难得到满足。一些儿女觉得“自己说话父母听不进去”,某种程度上也是交流不足造成的。一些老年人在推销人员那里获得了表面上的尊重与呵护,特别容易降低对风险的警惕性。

擦亮眼睛 远离保健品陷阱

防范保健品推销陷阱,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正确认识保健品。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

通过正当渠道购买。老年人应参加老年人协会、政府部门等组织举办的健康讲座,不要听取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宣讲。购买保健品时,要到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地的正规商店购买,并注意查看该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子女和社会要多关心空巢老人群体。子女的关爱也是重要的保健品,不能让骗子代替行孝。要帮助老年人提高鉴别真伪的能力,避免轻信、误信;要鼓励老人多参加科学的健康知识普及活动,以正确的方式养生、治病;要常回家看看,避免让老年人感到孤单,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

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如果由于保健品经销商的原因而使老年人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简单地自认倒霉,而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向商家讨回公道,还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反映情况。一旦发现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新闻推荐

“小区总理”抓棚改史建英 肖琳

2016年,市委、市政府紧急下达了棚改工作任务。建林社区棚改户为1988户,占全市一半的棚改工作任务。作为多年扎根基层,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区总理”的建林社区党委书记杨德东对社区的情况早已烂熟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