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青春如火气如虹 ——评周为松长篇小说《火红的青春》 吴子长

淮南日报 2017-03-10 12:15 大字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青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青春,周为松的青春正赶上那个青春如火气贯如虹的时代,它的绽放,它的辉煌,当然,包括它的枯萎和凋零都是必然的,都是时代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是不可更改的,也是不可复制的。最近,年过八旬的周为松,以他的青春为蓝本,创作出版了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火红的青春》。这部小说忠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煤矿工人的火热生活,它是建国初期中国产业工人的缩影,也是共和国成长的缩影。认真读完这部小说,让人感慨颇多,任何成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青春的代价,爱情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

周为松是我尊敬的一位老作家。我尊敬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文品,更是因为他的人品。他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从不把写作当作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像人每天要吃饭喝水睡觉走路一样,写作就是他的日常生活,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毕生的精神追求。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爱好,读书写作锻炼身体,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就是以这种不事张扬的方式默默地耕耘在自己心灵的园地里,而且只顾忙于劳作,很难顾得上收获。

周为松的小说几乎都取材于他曾经奉献过的矿山和他一直生活的煤城,《火红的青春》是他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写可能就没有人来写了,恐怕别人也写不了。当然,他这样说并不是指文学修养,更不是指写作水平,而是指他的人生经历和他对煤矿的熟悉程度,是一般作家无法比的,年轻作者更不可能了解那段历史。的确,在《火红的青春》里,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似乎有些熟悉又似乎非常遥远的生活,今天的煤矿生活不再是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那种黑暗和危险及事故频发的生活了,也不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所描写的煤矿,是那种傻大黑粗不讲文明的生活了。现在的煤矿一切都现代化了,一切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了,煤矿的大巷里灯火通明,巷壁雪白,生活第一线的工人许多都是大学生了。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有责任把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最深刻的感受和体验,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警示后人,不让历史留下空白。

记得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同样,煤矿也是让女人走开的地方,好像《劳动法》也规定,女人不适合从事井下工作。现在的煤矿井下,几乎看不见女人,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不顾女人的生理特点,女人不仅当了井下工人,而且还当上了采煤队长。在《火红的青春》里,周为松用细腻的笔墨,深情地刻画出女采煤队长刘淑贞的形象。

刘淑贞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煤专生,在学校时就是班长,毕业后与几个同学一起分配到偏僻的东林矿。东林矿是个老矿,形势非常严峻,矿长王士虎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为了引起上面的注意,也是为了达到他向上爬的个人目的,就安排刘淑贞去当采煤队长。这是当时全国第一例的女采煤队长,东林矿也因此获得上面的关注,起死回生,刘淑贞也成为全国劳动模范。然而,井下生活是严峻的,也是残酷的,尽管刘淑贞做了充分准备和防范,还有许多好心工友的暗中保护,但是,最终她还是没有逃脱六指的强暴,不得不调回家乡,离开东林矿。

小说以冷峻的笔调,悲悯的情怀,塑造了像刘淑贞、范志海、蒋玉芬、洪林、曹川、凌茵等一批煤专生的形象,描述了他们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与爱情,抒写他们如火的青春与热情。这部小说不能说有多么优秀,但它至少为我们记录下了那段历史,煤矿工人的历史。

新闻推荐

交上春运交通运输安全的满意答卷

客运车站严格安检。工作人员随时检查公交车安全情况。工作人员忙里偷闲吃盒饭。路政执法人员在指挥车辆有序通行。路政巡查执法人员组织清除岷东大道泥土污染路面。【编者按】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