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小棚轶事

烟台日报 2016-12-16 00:00 大字
□尹其超

繁华的后面,城市的边沿,我也经历了蜗居、不堪的生活。4户房客住在挺大院落的平房里。房屋材质不是钢筋水泥,室内没有豪华灯光,进屋不用换鞋,做饭用柴禾点燃湿煤,拉风箱,烧大锅,灶火分解的烟雾,呛得两眼泪水汪汪。

从市区的和平巷搬到这里,除了摆脱住对面房的尴尬之外,还有一点,是看好了这房子的外表。房子在东小山上,门前是小桥流水的东沟,屋后是美丽的二马路花园,透过百叶窗,看花木繁盛,赏万紫千红。扣开嘎吱作响的门栓,迎面一棵枣树,枝繁叶茂;东墙根一棵不知名的树,歪着脖子。西厢房前,造型层层叠叠的杜鹃花,开满枝头。红漆玻璃走廊,罩着北屋一溜平房,洋味十足。表面现象迷惑了我的双眼,没有顾及房子的缺点:从大街进院有一道倾斜30°的土路,最难的家务活,是从远在西南河煤场、步行10里地、用大板车拉蜂窝煤。眼看到家了,在最艰难的陡坡上,偶尔的坑洼会让车轱辘突然一颠,一车湿漉漉的煤饼大都碎成了“豆腐渣”。夏季,西山太阳透过两个玻璃窗,在家里烧火,热得像个蒸笼。没有传统的土炕,冬天需要架烟筒炉子取暖。做饭、生炉子的煤炭,在哪储藏?无奈,将爸爸过去洗澡用的,像现今卫生间的大浴盆一样的白铁澡盆,放在我进家的走廊里,用来盛煤……虽然搬来有些后悔,但也找些优点自我安慰:隔壁邻居是房管所的木匠,玻璃门挂着花编,挺有韵味;东屋大婶绣花厂技师,一身阔太气质;西厢房老师侍理的花圃,绿意盎然……四户人家,各就本位,维持现状,相安无事。

不久,我隔壁的邻居打破原有秩序,联络西厢房大嫂,在房子迎面的南墙,盖起了小棚。那堵墙,我们三家共同面对,可他们觉得三家一起盖,面积太小,便先下手为强,紧锣密鼓地开了工。房管所的木匠,近水楼台,很快把小棚搭起。两个小棚把一堵南墙全部占满。我们夫妇面对人家强强联合,大动土木,招呼都不打,满心不悦,还互相安慰:孩子尚小,没有精力寸土必争。可是,忍气呑声的结果,是邻居的得寸进尺。刚搬过来,煤,堆在走廊洗澡盆里,这是我们回家的必经之路,并未妨碍任何人。可邻居认为那是他们家窗外。一天,他拿起木匠工具,三下五除二,将对着他窗户的玻璃走廊,从上到下割开。在我们还没有弄清原委的时候,第二天下班回来,走廊大门已经从他房门外移到他家的窗外,进门的两级台阶也随着搬了过来。在我们还没有开口询问的时候,他倒理直气壮地宣告,今天,房管所来人把门移了……那个年头,租住房管所的房子,打着房管旗号,满足个人欲望,让老实巴交的我,哑巴吃黄连。

门,重新向我这边移动近2米,我就没有了过道可以堆煤。他的举动让我体会到“相煎何太急”的莫大羞辱。移门后,他家把厨房从屋里搬到腾出来的走廊间,从此,那做饭的油烟,直接吹到我们家里。我本想,委屈在忍耐中慢慢淡化,夫人却愤愤不平,到厂里跟工友说起,有江湖好汉要来帮忙,抱打不平。我听说后马上制止:我们住的院子很大,还有解决的办法。他们听了,很快帮我在院子中间砌了个煤池子。那时,每个月的煤票不能瞎了,晴天煤池入煤,雨天盖上油毡顶棚。长方形煤池搭一圆顶,样子有点不雅。几户人家主动找我商量,枣树后还有很大空间,你也盖个小棚吧?

真要盖小棚,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缺砖、少瓦、没梁、没门……一无所有,盖小棚,谈何容易?这些东西全部买新的造价太高,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接下来的活儿就是备料。盖小棚的主料就是砖头,先采取了不花钱的“穷办法”,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就骑上那辆“大金鹿”,沿街四处搜寻,一旦发现有拆旧房的地方,便把可用的砖全扒拉出来,清理干净后,再一块一块地放进车后座上的筐里。费事把力捡旧砖,用自行车带回来,这样的备料速度,小棚什么时候才能盖起来?于是,又开始了救助的模式,我的文友张新同有一个学生小李,干建筑,他设法在拆迁的工地,拉来了些废旧砖头,东挪西借,再多少买点,砖瓦差不多了。盖房子没有大梁和檩子怎么行?巧了,有一次,我请从县城调市里工作的几个同事来家吃饭,赵培策见我正准备盖小棚,主动说,你缺什么跟我讲,我在福山的亲戚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废品、下角料,弄点来,盖小棚没有问题。国林、培策、新同等文友帮了我大忙,材料备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捡拾旧砖是个工夫活,只要肯出力就行,而要把小棚盖起来,不仅需要体力,还要有一定的瓦工技术。我根本不懂瓦匠活儿。新同听说要开工,主动找来搞建筑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不必再去雇瓦工了。小李师傅前来勘探设计,搭好架子,选了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开始动工。侍候瓦工的活儿并不轻松,要长眼色,手脚勤快,按比例调和好沙灰,及时把砖料递到师傅面前,避免停工待料。张新同和夏殿臣主动前来和我一起打小工,小李施工,几个人齐心协力,一上午,三面墙立了起来。

在那住房普遍困难、而政府又一时无力解决的情况下,要想适当地改善居住环境,只能靠全家动手“自力更生”。街坊邻居看到我家正盖小棚,吃惊的同时,还善意地笑我,其超这书呆子,连打小工的人都戴着眼镜?

盖小棚,一个工序接一个工序,直到把梁架上。封顶之后,抹好内外墙皮,小棚便基本完工了。就这样,我们几个人,挖基、垒墙、上瓦、安门,从旭日东升忙活到华灯初上。送走文友和师傅后,月光下,小棚亭亭玉立,令人欣喜。半夜躺到床上,腰酸腿疼,全身像散了架似的,筋疲力尽,却久久不能入睡: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帮衬,亲戚、朋友、同事、邻居,我却靠的是文友。他们关键时刻放弃假日休息,辛辛苦苦,添砖加瓦,付出了技术和劳累……曾被薄情、寡义冰凉的心,突然有了温暖如春的感觉……

半窗遮风雨,小棚度春秋,世间的日子,由暗淡与鲜亮交迭轮回。我住的这条街,在旧城改造中,早已不复存在。那个陪伴了我多年的小棚,连同那一带的平房一起被拆除了。大家分别住进了新楼,宽敞的房间,通上了煤气、暖气,昔日家家不可或缺的“小棚”,从此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后来有人向我转达,邻居移门建厨房,是难违老岳父的意愿。其实,不用解释,我对此早已释怀,邻居间的摩擦,都是为了方便生活,争高争低,全部拆除,最后不都打成平局?人生在世,好多东西你从未拥有过。有些东西,只适合陪伴,无关乎得到与失去。曾经的艰难,曾经的伤痛,都在岁月的沉淀中,变得澄澈而宁静。棚小情长,人们在理解和友谊的中间,建一座简朴善良的“心房”,置放纠结的情愫,珍藏那一路美好的过往。

新闻推荐

一句“我想你们了”,让破碎的家庭和残缺的爱再次完整

本期推荐书名:被忘掉的十三年作者:[美]艾米·金特里/著秦昊/译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简介《被忘掉的十三年》用新颖的双线写作手法、紧凑的节奏、生动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充满悬疑色彩的故事——13岁的...

 
相关新闻
 
热门评论小棚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