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保健品四大“洗脑术”专诈空巢老人
打着“爱心助老”、健康讲座的旗号,实际上却是不法商家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警方发现,近期以高价推销所谓“特效保健品”并从中牟取暴利的消费骗局日益增多,而老年人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成为骗子攻击的主要目标。
惊心儿子不给买就跳楼
近期,江苏南京、无锡警方接报多起老年人遭保健品欺诈案件。
无锡市民李小姐向警方反映,自己的母亲参加了一个宣称“爱心助老”的健康讲座。在宣传人员的推销下,老人花3万多元购买了“灵芝氨基酸”保健品,对方承诺无效退款。但后来李小姐发现,这些所谓的“保健品”都是“三无”产品,母亲服用以后也没有任何效果。而此时,推销人员早已不见了踪影。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南京的一位胡大爷还因为儿子不给自己买所谓的“保健品”而闹着要跳楼。据胡大爷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小区附近听了一堂免费的“健康讲座”,课上老师“声泪俱下”地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亲戚如何不注重保健而生病去世的“悲情故事”,让他很受触动。加之商家在会后又给每位老人“慷慨”赠送了一个疗程的“保健品”,胡大爷更加深信不疑。
由于商家经常请“托儿”在现场“言传身教”地讲述自己服用保健品的康复经历,胡大爷逐渐“被洗脑”,对保健品也近乎痴迷。老人平时经常四处打听哪里有“健康讲座”,并开始主动花钱购买所谓的“保健品”。从一开始几百元一个疗程,一直涨到数千元一个疗程,胡大爷购买的保健品不仅越来越贵,而且越来越多。
据无锡警方介绍,今年以来,仅无锡一地就接报百余起老年保健品诈骗案件。一些上当的老年人不但钱财被骗,还因服用了所谓的“保健品”而停止用药,干扰了正常治疗。
揭秘保健品营销如何“洗脑”
警方在梳理近年来发生的保健品欺诈案件中发现,当前保健品“营销”骗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利用“假冒专家”向空巢老人推销保健品。受交际范围和文化知识水平限制,大多数空巢老人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较弱,分辨是非能力差,通常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特别是对“专家”“权威”的话深信不疑。今年岁的无锡市民罗奶奶,就因为在家里接到了一个自称藏医“赵冠英”打来的电话,称其有特效药可治疗她的疾病,便信以为真,通过货到付款的方式先后次购买了对方寄来的药物,共被骗现金8.5万元。
二是举办“免费保健讲座”进行诈骗式营销。作案嫌疑人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经常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症状、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度,然后再借机夸大所推销保健品的效果,诱骗老人购买。
三是利用媒体刊登虚假广告推销保健品。警方发现,很多所谓的“保健品公司”经常通过电视节目、报纸杂志以及手机、网络等媒介发布虚假广告,声称可治愈高血压、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目前正规医院无法根治的慢性病。当被这些疾病困扰多年的老年人根据其电话主动联系时,骗子们就会借机推销保健品实施诈骗。今年6月底,无锡的华大妈无意间收到一本名为“糖尿病秘方”的书,并拨打了书上的联系电话,对方随即向其推销所谓的特效药,先后诈骗了华大妈元。
四是善于运用“情感攻势”提高对空巢老人的洗脑效果。在当前人口老龄化、空巢化趋势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很多保健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弱点,主动对空巢老人嘘寒问暖,大打温情牌,以拉家常、保护身体健康等为幌子骗取老年人的信任,然后伺机行骗。为了提高洗脑效果,一些犯罪团伙往往还会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赠送礼品等方式不断拉近与老人们的亲密关系,利用老年人的从众心理实施诈骗。
提醒患病当接受正规治疗
针对当前空巢老人屡屡陷入保健品骗局的问题,警方在加大保健品市场监督力度的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家庭温暖和社会关爱。
相关人士建议,各级公安机关在接报此类诈骗案件时,要第一时间开展研判,分析作案规律和手法特点,及早破案,尽可能降低空巢老人的被骗损失。此外,各级公安部门还应会同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加强对此类犯罪滋生场所的联合检查,并立足社区,以老年人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常见诈骗方式、危害、识别方法进行针对性宣传。
在加强监督、打击此类诈骗的同时,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政工办民警张鑫也提醒广大市民,多关心家中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温暖和社会关爱,引导老人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大中老年人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被骗子的花言巧语和赠品所蒙蔽,如果患了疾病,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据央视网)
新闻推荐
近日,网上一则《父母竟“出租”亲生女儿做这事5万元一年》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消息称,在湖南永州市道县,有人将未成年的儿女出租给怀孕妇女,再由这些怀孕妇女把小孩带到外地实施盗窃,租金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