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动机何在?
薛红伟/图
□然玉
空气采样器本是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的,作为国家直管的西安长安区监测站,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然而,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主要官员出于自身政绩考量,偷配钥匙并记住密码,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引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注意。警方立案调查后,目前涉案人员已羁押在看守所。据知情人介绍,因为政府部门对环境末位的官员有处罚要求,官员为了逃避处罚,给采样器堵棉纱,污染的空气就会改良一些。(10月25日《华商报》)
为了美化空气监测数据,竟不惜铤而走险人为干扰采样器。如此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行径,最终东窗事发,而结果只能是徒增笑柄罢了。从事后回看,本案的特殊性无疑有两点。其一,指向了具体而明确的“作案者”,也即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站长李某;其二,后续调查、处理已经转入司法程序,而不再局限于环保系统的“内部解决”。这些信号都表明,环保部此前宣布展开的“严查空气监测数据造假”的专项行动,正在个案中得到兑现。
事实上,为了确保空气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原本就有一系列的技术安排和制度安排。比如说,采用全自动的采样系统,数据实时上传、远程监控预警;再比如说,对监测站采取“国家直管”,并且高频次开展飞行检查、交叉检查等等。按理说,既然有了这种种防范措施,当能有效杜绝所谓数据造假才是;可现实中,“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无疑令人失望。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本案的始作俑者李某,其具体职务是“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站长”。该信息表明,尽管空气监测站是由国家直管,但是其日常的负责人却仍隶属于当地环保系统——可以说,这是一种垂直管理与属地化管理的“杂糅”。在这样的背景下,受政绩压力驱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环保官员,当然可能无所不用其极地来干预监测数据。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人员,既肩负环境管理与治理之责任,又对环境检测和评估工作负责,这种高度叠合的权责配置格局本就不够合理。为破此局,一方面亟待深度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确保环保系统能从地方保护的“利益同盟”中脱身出来;另一方面,也需要继续加快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以求彻底杜绝“地方力量”伺机下手、篡改数据的机会。环境监测兹事体大,针对“恶意造假”的定性与惩戒,必须合理升格并充分与司法追责对接才是。
不论如何,环保官员主动进行数据造假,都意味着一种业务专业主义的失守。技术官员无法恪守自己的岗位分工,环保部门无法挣脱地方的“施压”,这些历史顽疾不仅造成了空气监测数据的失真,更直接导致了某些地方环保执法的“弱势”。于此,必得从根本上破题才是。
新闻推荐
□李晓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日公布,其中明确规定,对婴幼儿采取欺骗、利诱等手段使其脱离监护人或者看护人的,视为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