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 不同记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中秋
本报记者 何玉凤
七十年代:
一口月饼回味一年
代表:李桂芬 超市促销
说起过去的中秋,李阿姨感慨万千,那时同龄人最盼望中秋晚上的月饼,那月饼里面包裹的冰糖和青红丝,让人回味无穷。
李阿姨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物资相对匮乏,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上月饼的。吃不到月饼,就用圆圆的糖饼代替。每年快到中秋节晚上,大人们就会拿出被束之高阁的月饼(藏起来是为了防止小孩子们偷吃)。摆放在院子里的桌子上,先敬月亮,祝福家人团团圆圆。“当月饼拿出来的时刻,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月饼,盼着赶紧分一块,慢慢吃,细细品,那个滋味现在我都还记得。”
当时的月饼都是五仁馅儿的,里面包着青红丝、冰糖、芝麻等。李阿姨说,小的时候,只有中秋才有月饼,也只有中秋节当天才能吃到月饼,其他时候没有月饼吃。当时,月饼的种类比较少,制作工艺比较粗糙,月饼的馅料也比较单一。“另外,那个时代的居民,饮食结构相对单一,所以,对大家而言,能在中秋节吃上一口月饼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一口月饼足够回味一整年的。那时候,大家期盼过中秋节的激动心情,是现在没有的。”李阿姨说道。
八十年代:中秋是丰收的日子
代表:贺乔松 摄影师
“印象中,那个时候吃的月饼都是自己家做的,用面粉、花生米、葡萄干、白糖,包月饼的纸渗出一层油,而且甜得腻人。”贺先生说:“亲戚到我家,奶奶总是很热情,而我也特别兴奋,因为有很多好吃的,每次都馋到流口水。现在想想,我贪吃的本质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显露无疑了。”
贺先生回忆,对于中秋,记忆最深的便是稻谷成熟了,玉米要收了,红辣椒也要摘了。那时候,玉米挂满房前屋后,红辣椒被串成串儿,挂在厨房里、屋檐下,很漂亮。等到收割稻谷的时候,孩子们会在田里抓蚱蜢,用谷草串成串,烧来吃。稻草会被堆成一大堆一大堆的,小伙伴们在谷堆上跳来跳去,打滚、躲猫猫,是儿时最开心的事。
九十年代:边吃月饼边赏月
代表:赖晋洲 在校大学生
零零年代:中秋假期到了
代表:陈可欣 初中生
“中秋节到了,可以放假了!”这是记者问到关于中秋时,陈可欣的第一反应。
的确,中秋节对于“00后”出生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生活的年代里,不仅月饼的产量越来越高,就连月饼的品种和口味也是花样百出。家住文汇路光彩小区的陈可欣告诉记者,“月饼什么时间都有卖的,不一定非要等到中秋节才有得吃,我不太喜欢吃月饼,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赏月的。”
“不要以为不吃月饼就代表不过中秋节了,团圆的含义,可不能忘记。”不过,陈可欣也坦言,自己关于中秋的记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无非就是一家人一起吃顿饭,然后大人们喝酒、聊天,小孩子看电视或者出去玩儿,早已没什么新意了。“只是,一想到中秋节要放假就很开心。”
新闻推荐
《纽约时报》头版发社论吁控枪 为该报1920年后首次头版发社论
美国报业“豪门”《纽约时报》5日罕见地在头版发表社论,利用这一显著位置呼吁政府加强枪支管控。这是这家报纸自1920年以来首次在头版发表社论,其对于控枪的鲜明态度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