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绘高原新景讴文明之歌 ——写在马尔康县成功创建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之际

阿坝日报 2014-03-25 15:04 大字

■三朗泽亮  杜茂

春风送喜讯,省城来佳音。经过马尔康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马尔康县成功创建为“第三届四川省级文明城市”。这是马尔康继2007年荣获“首届省级文明县城”、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彰显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从马尔康迎宾大道缓缓驶入,绿化的草坪、挺拔的白杨,还有那一排排崭新的路灯、新建的人行道……无不彰显着马尔康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闪烁的红绿灯、刻有浮雕的白玉河栏,还有供游人嬉戏的广场桥,无不彰显着高原明珠的繁华与文明。退休老人金嘎松说:“从来没有想到马尔康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老人眼里的“变化”不仅是高楼大厦的耸立、城市功能的完善,更是城市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如今的马尔康,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堵堵文明文化墙、一幢幢干净的楼房;规规矩矩行车,彬彬有礼过马路,微笑快捷服务……这一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处处洋溢着文明的气息。

傍晚时分,当华灯和绿树相映成辉,人民广场上,劲炫的乐曲和优雅的舞姿让人陶醉,人们跳起欢快的锅庄,给高原明珠增添了几份情趣。“这就是马尔康特有的文化习俗,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满脸笑容的张大娘答话时眼睛还瞅着舞动的人群。

自2013年以来,马尔康县以建州60周年为契机,大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城拓展上,围绕城乡统筹推进的总体部署,该县按照“一轴三心四组团”的规划,大力推进日瓦坝、俄尔雅新区和卓克基、松岗片区开发,新的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在旧城改造上,该县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主城区棚户区、城中村、城中户改造;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启动实施了水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城市道路改造、人行步道外挑等一大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

以民生为导向,按照“突出开发新区、择机改造旧城”的原则,该县高标准规划城市、高起点建设城市、高质量管理城市,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的“龙头工程”,作为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的“民本工程”,作为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不断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0年以来,该县以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抓手,整合各类资金37650.94万元,高标准完成了105个行政村“四改两建”、通村水泥路、公厕、太阳能路灯和热水器、村级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该县围绕农村交通、供电饮水、就医、就学、就业等民生问题,建立了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库,规划了10大类1067个民生项目,力争实现全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进步、全面完善。

法治创建

——崇尚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

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中,马尔康县始终坚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条主线,贯穿依法治县、服务民生、方便群众的政务服务理念,切实转变政府机构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013年,着眼“秩序维护、事故预防、隐患整改、矛盾化解、执法素养、指数提升”六大基点,马尔康县以提升管控能力为切入点,在主城区突出车辆秩序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工地领域整治等重点,从摸清流动人口底数、掌握活动轨迹入手,着眼于管控能力提升,加大“以房管人、以人见房”工作力度。仅去年第三季度,该县共清理出租房屋425间,登记流动人口4500人次,签订责任书400余份;在国道317线以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各类不稳定隐患排查、流域开发、河道开采、移民搬迁、防范打击“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为主线,深化点、线、面联防联管联控工作机制,尽最大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在脚木足河流域突出河道开采、乡村道路整治、寺庙及周边环境整治等重点,严厉打击偷牛盗马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城市发展、经济进步的丰厚沃土。去年以来,马尔康县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全面创优“八大环境”,营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了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营造了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营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营造了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营造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

优良环境催生经济稳步推进,健康时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一年多来,全城、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为创优全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现马尔康赶超跨越奠定了扎实基础。“马尔康,山美水美城市美,人更美!”企业老板赛军来马尔康经商已经三年了,谈到马尔康的变化,他如是说道。

全民共建

——实现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

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2013年,在马尔康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率先垂范下,马尔康干群携手共创省级文明城市的热情空前高涨,从领导干部带头到部门联动,再到群众广泛参与,马尔康走出了一条有声有色的全民创建之路。

创建的意义在于人民的参与,只有人民的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建。去年以来,马尔康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安排,精心部署,制定下发了《马尔康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三年规划》、《马尔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实施方案》。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指挥长的指挥部先后组织召开了10余次大型会议,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和督查;各相关单位坚持把创建工作拿到手上,精心安排部署,督促各项创建任务落实,推动全县的创建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全县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齐抓共管、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氛围和社会环境越发浓厚,全民文明城市意识不断增强,创建文明城市由“要我创建”变成了“我要创建”,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得到极致发挥。

“我要创建”为马尔康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注入了“灵魂”、注入了新鲜“血液”。一时间,高原明珠轰轰烈烈奏响了“文明之曲”,公交车不乱停乱搭了、随处扔垃圾的人少了、随意摆摊的商贩消失了、车辆不再乱停乱放了、政务大厅里的微笑多了……文明指数显著提升,社会更加和谐幸福,文明之风吹遍了高原明珠。

文明城市创建,不只是一种城市符号的象征,更是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不仅是打造城市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的开展,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古老的山川,回荡着绵长和久远;年轻的城楼,充满着朝气与活力。今日马尔康,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文化繁荣、生活便利、功能健全和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高原明珠正在崛起,马尔康各族儿女与道德牵手、与和谐同行,深刻诠释着“文明马尔康”的新内涵,共享着马尔康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秦宪彪

马尔康地区举行“实践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个体工商户“万人签名”活动

“自立自强”美德少年——刘雨晨

新闻推荐

食品药品安全常识(四)

17.哪些蔬菜易受农药污染?一般来讲,叶菜类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如北方的韭菜、油菜,南方的青菜、鸡毛菜、芥菜等。农业部门根据各地蔬菜市场农药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农药残留容易超标的有白菜类(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