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社会新闻> 正文

李昌奎案缘何让民意纠结石念军新华社报道上午云南

兰州日报 2011-08-25 02:40 大字

李昌奎案缘何让民意纠结

石念军

新华社报道,8月22日上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昭通对李昌奎案进行再审。再审认为,李昌奎犯罪手段特别残忍,虽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此前二审定罪准确,程序合法,但量刑不当。当晚9点20分许,云南省高院当庭宣判李昌奎死刑。

借债8万元申诉维权的受害人亲属终于得偿所愿。几乎跟每一起升级为公共事件的简单刑案一样,以李昌奎案考量司法,民意很快又一次陷于纠结:二审判死缓,质疑司法公正;再审判死刑,质疑程序正义。

如果说朴素的法理认知者过分强调“杀人偿命”不可动摇,极端的法制主义者死忠“程序正义”不可辱没,二者或多或少都有些固执与偏信。那么,熟稔法理与现实如贺卫方者,他的纠结与自相矛盾又缘何而来?通过李昌奎案,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显然,这是一起背负了过多话题的简单刑案。如果回归案件本身:奸杀少女、摔死幼童,对于如此惨绝人寰的犯罪嫌疑人,相信每一个略懂法理的人都会笃信一句话: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问题是,此案早已不这么简单。

跟药家鑫案一样,当下的李昌奎案同样过多掺杂了死刑存废之争。正如有人希望废除死刑能从药家鑫案开始,在药家鑫被依法执行死刑后,相似的舆论又指向了李昌奎案。他们认为:在现阶段的法律氛围中谋求十年后的公正,无异于对现阶段法律的漠视;对触犯极刑的犯罪嫌疑人处以极刑,才是对现阶段司法公正性与权威性的最大尊重。何况,他们的经验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司法机关频频爆出各种黑幕时,它的公信力早已不断折损。在这种情况下,试图让民众无条件地信任司法,显然难度颇大。   

其实,那些疾呼再审李昌奎案辱没程序正义的痛心疾首者实际也当明白,如若司法有错而不改,那便不是司法独立,而是司法独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其讨论李昌奎案与死刑存废的关系,或曰案件再审与程序正义间的孰对孰错,倒不如反思现阶段的司法氛围究竟该如何走出窘境:民意之所以纠结,莫不是司法在摇摆。

新闻推荐

不再鼓励“大义灭亲”是一种进步

张遇哲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审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与现行法律相比,草案增加了一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没有正当理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