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司徒乔的人生定力

江淮时报 2016-09-23 00:00 大字

□何宏祥

人生,只有植根于平凡的生活,其定力才会持久而坚挺。对书画稍有研究的人,大都知道在美术界有个司徒乔。司徒乔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因为他是一位深入社会、反映底层人民生活、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画家。他的一生昭示人们:一个伟岸的生命,不会拒绝平凡生活的灿烂。

愚者只看到他看到的东西,智者却能看到他相信的东西。司徒乔,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塘边村。那年头,苦难是画不完的。司徒乔大学毕业那年,美籍校长司徒雷登要他当教会牧师。这是一个薪金虽然不太丰厚,但生活却十分稳定的差使。其时,父母也指望他找一份能帮助担负六个弟妹生活的职业。然而,司徒乔自己的心愿却是要当个终身画家。心有高标,方可致远。司徒乔以一生的求索,在“苦”的领域里,做出了“甜”的事业。

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路子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司徒乔的这个抉择,是要以贫穷和失业为代价的。怎么办?他思忖了许久。司徒乔想:经济是构成自己憧憬的幸福的最起码条件,但是自己从小热爱绘画,期望拿着画笔来参加变革人民生活、挽救国家命运的斗争,这个心愿一定要付诸实践。路对了,就不怕远。他毅然选择了这条艰苦的道路。这时,司徒乔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拿起笔来画了一张半边笑脸半边哭脸的自画像,在上面题道:“含泪画下去啊,蠢人!在艺术的牢狱里过你的一生! ”

司徒乔的抉择很快传开了。一个劝不动他的同学,用半是惋惜、半是警告的口吻,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写道:“阿乔,祝你到处碰钉子,碰到无路可走为止;到了无路可走时,回到北京来过穷日子! ”面对这一切,他没有动摇。什么是人生的定力?司徒乔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定力,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于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毕业后,司徒乔始终没有让生活的障碍挡住他的道路。他拿着画箱和铺盖,搬进了贫民窟里,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活。有文章这样描写司徒乔:“他作画比吃饭更要紧。他自己说他所以这样画,自有不得不画的苦衷。这便是他不能闭着眼睛走路。在路上遇见了什么,回来就想对朋友说说,因而就忍不住把它画出来。司徒乔画的人物大抵是乞丐、驴夫、洋车夫等。因为他眼中所见的北京就是这样。有一天,我到他宿舍去,看见他在作画,大乞丐,小乞丐,并排坐在他床沿上……”这段记述,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是人生定力,让司徒乔一生始终“梦想在心,目标在前,使命在肩”。

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长期与社会最底层穷苦百姓的接触,司徒乔的绘画人生始终充满“地气”,看似平淡却意蕴深厚。 《三个老华工》是幅反映华工苦难历史的传世之作,也是他最出名的画作之一。

司徒乔于1946年到美国,1950年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就满怀激情,由三藩市坐“威尔逊亲王号”轮船回国。在檀香山停泊时,上来了三位华工。他们都60多岁了,粗手大脚,目光呆滞,沉默寡言,像三尊无言的石雕,整天蹲在甲板上。说起这三位老华工,身为司徒乔叔辈的著名侨领司徒美堂曾感言道:这是殖民者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会说话的工具。几十年繁重劳动却无处说话,所以他们连话也不大会说了,只会说几句台山话。这三位老华工是 “卖猪仔”到檀香山的。去时,路上走了近50天,他们中有10多个同伴病死,被丢进海里。上岸的共有600人,给资本家种甘蔗、菠萝、橡胶……几十年后,活下来的仅就他们三个人了。命大,还能盼到还乡,只是带回来的除了穷困,还有衰老。司徒乔为此悲愤满腔,当即就创作了《三个老华工》。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司徒乔一生坚持用定力引领自己,从不抱怨,从不等待,从不盲从,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坚定地迈出自己既定的步伐,靠双脚踏平人生坎坷,靠双手开拓人生境界,一步一个脚印地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司徒乔的绘画经历再次印证,浮萍虽然不用担心沉没,但无法使自己不随波逐流;稻草和稻谷的区别在于一个轻飘飘,一个沉甸甸。人生不能如浮萍那样不能自主,也不能像稻草那样空虚,而应成为一颗饱满的“稻谷”,用认真涵养定力,用执着锤炼定力,在认真中改变自己,在执着中奉献社会。

新闻推荐

控“糖”需要监测饮食两手抓

每年的月日都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而在今年“着‘眼\’糖尿病”这个主题的指导下,活动重点在于推进Ⅱ型糖尿病筛查来确保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同时强调及早治疗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