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达国家养猪业经验表明——规模订单养殖有望破解“猪周期”

内江日报 2013-07-23 05:00 大字

■ 生产环节上规模

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生猪饲养的规模化程度,对“猪周期”变长和波幅变小起着重要作用。在美国,规模化养猪占据主导地位,养猪市场达到饱和程度,生猪价格的波动维持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总经理胡启毅认为,破解“猪周期”,除了政策调控之外,还要从生产源头抓起,一要鼓励养殖企业拓展产业链,减轻饲料或销售终端价格大幅波动传导来的压力;二要鼓励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以降低成本、统一防控疫病。“规模养殖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日益重视上游饲料和下游低温冷链运输,能使企业节本增效、规避风险,更可以使国家增强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养殖企业产业链的拓展对于稳定猪肉供给很有意义。”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说。

规模养殖还有利于疫病防控。当前,生猪散养户大多养殖方式落后、管理粗放、防疫缺失,一旦发生严重疫病,往往血本无归。业内专家认为,防控疫病需要较大的科研、资金投入,小养殖户往往没有足够的实力,从提高疫病防控水平角度考虑,也应鼓励规模养殖。“规模化养殖不会消除‘猪周期\’,但可以大大减少其不利影响。”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 产销对接畅流通

做好产销对接,是缓解“猪周期”的重要方面。李国祥说,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猪肉价格虽有波动,但波幅大多在5%~10%,主要在于产销对接做得好,订单生产占70%~80%的比例。

产销对接可以有3种类型。生产者直接向肉制品生产商供货、生产者直接向超市供货、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供货。山东省肥城市50家养猪户与22家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签订生猪产销对接协议,这属于和消费者之间的对接。河南荥阳市鲁百顺牵头组织的河南荥阳市联合养猪合作社,与双汇集团签订协议,每天供应生猪200头,价格比普通散户售价还要高,这属于和肉制品生产商之间的对接。年生产加工200万头生猪的海南省儋州市一家生猪生产企业,与省内多家超市签订供销合同,这属于和超市之间的对接。由于没有中间环节,养猪户可获得稳定、较高的收益,肉制品生产商、超市、消费者可买到价格相对低廉的猪肉,可谓一举两得。(农业信息网)

链接: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新闻推荐

中国上空的美国“飞虎队”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飞虎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陈纳德1893年9月6日出生于得克萨斯州。1937年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