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要动不动就向他人“开炮”
近日,重庆市永川区当地一家论坛上,有网友发帖称:“奇葩!卖菜的老太婆不小心挂烂了一女士800元的丝袜……一个中年妇女,穿的可能一身都没800元,还要坑一个老婆婆400元,是人吗?”该网帖发出后,引来网友一致谴责。记者了解到,真相并非如此,女子报警后提供了丝袜购买凭据,系是德国产的医用压力袜,用于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而且她家庭经济拮据,为了治病救命才狠心买的。(8月10日《重庆晚报》)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评论员。即便是街头巷尾发生一点小争执,只要被“PO”上网,就会有人迅速站队,继而展开道德的批判;而这样的“狂欢式”意见表达,因其来得太仓促而缺乏理性,常常被随后而至的真相狠狠“打脸”,剧情反转速度之快,甚至让爆料者和评论者都措手不及、汗颜不止。可是,被冤枉的当事者,却很难在零零星星的网络道歉声中,找回自己被击打得支离破碎的名誉权。
或许大多数的网络爆料者是怀着一颗忧国忧民、同情弱者的心,从事着没有实际酬劳、只有点击率的民间报道工作,他们路见不平一声吼,眼里容不进强权、霸道、欺凌之事;但有时候,也会因为过于相信“眼见为实”、被情绪所左右。而在本次的“丝袜风波”中,爆料者以自己有限的认知,断定丝袜女子“坑”老婆婆,还给人家冠以“奇葩”之名,事后仅仅是网上道歉了之,而没有受到任何的追责,让人不禁感慨:造谣成本未免太低。
互联网的普及,在给普通人提供了广阔舆论场地的同时,也让许多虚假新闻、造谣爆料有了借机滋生的可能。毕竟,有些事件的是非曲直,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分明,事实的真相或许远比你能想象的更复杂,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恣意对他人“开炮”,是没有网络素养的表现,往往暴露了自己的那点小愚蠢,也极有可能造成对无辜者的一万点伤害。
□陈
曦
新闻推荐
周末去钦州追寻白海豚、观滨海风光、吹清凉海风露营,认定了就在大海边
今报记者方凤琪上周末,上百名游客跟着桂林银行八桂旅游卡城市边沿大型露营节活动的大巴车,来到防城港簕山古渔村两日游,旅行虽然辛苦,但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