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将拿什么做你的结婚礼物

桂林日报 2015-01-22 04:02 大字

□王秋女

我一位嫁了个德国丈夫在德国定居的女友说,家里用的锅碗瓢盆,很大一部分是先生家里祖传的,有些都上百年了,其中有个铸铁锅,还是当年婆婆的妈妈带过来的陪嫁呢!李宗盛曾在《做饭这回事》一文中说,他经常会买三个锅,想着将来女儿出嫁时,分给她们一个人一个当嫁妆,让她们记得咱家的传统——— 看,爸爸就是用这口锅把你喂大的!

而在我们这里,忘了有多久没看到过如此贴心的嫁妆了。记得小时候,每年夏天太阳最好的那几日,妈妈都要晒伏。几只尘封了一年的樟木箱子搬到阳台时,我和姐姐会呼啦围上去。打开那一刻,在我们孩子眼里,就像打开杜十娘的百宝箱。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不过是些再寻常不过的老物件:几块大红大绿的织锦缎被面,一抖开,流光溢彩、灿若云霞;几张手工钩制的桌布,纯白色的,纹样精致典雅;一件紫色软缎的面子、上好羽纱做里子的丝棉袄,摸上去软得像云朵……重头戏是箱子角落里一个生锈的卷烟盒,洋铁皮的,外面的贴纸还在,印着的“上海小姐”却已经随着纸张焦黄了。盒子打开,里面裹着对幽蓝的珐琅彩银耳坠、几根银簪子、一只翡翠镯子……

我很羡慕妈妈,结婚时有这些留着外婆体温、烙着岁月印记的旧物件做陪嫁。等到我结婚时,当然也有很丰厚的陪嫁,车子、崭新的床上用品、崭新的餐具,婆婆也送了全套名牌首饰。他们总是很大方地说:“缺什么,尽管说,爸妈给你们买!”

我跟妈妈说,我想要小时候盖过的那块被面。妈妈奇怪地看着我,“谁还留着这个呀,都用被套了,那些旧被面早扔了。”

记忆中小时候的被子,不是现成套进去的被套,而是分被面、被单,然后缝起来。我至今仍记着其中几块被面的纹样,有一块藏青的底色,上面是五彩斑斓的花瓣,像极了夜空里绽放的烟花;还有一块很有地域特征,洋红的底色,上面是杭州最经典的一景——— 三潭印月……

“那个汤婆子呢?”“搬了这么多次家,哪还会在啊,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妈妈随意地说。我却一直记得那个汤婆子,虽然现在的冬天有无数种取暖方式,但那个汤婆子曾经是最贴近我的真实的温暖。

我的家里有新款的家具、时尚的家电,但找不到一件能承载家族历史或能记忆过往生活点滴的东西;我的首饰盒里,机器打磨制作的项链、戒指、耳坠、镯子,件件精致完美,闪着工业化批量生产的冰冷的光,不像外婆那几件饰物,简单质朴,却能看到手工的诚意和岁月盘出的润泽。

每到夏日,我也没有一只像妈妈一样可以搬出来晒伏的百宝箱。我常向往这样一个场景——— 阳光下,我摩挲着个镯子或是件旧衣裳,跟我的孩子讲述过往的点点滴滴。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记忆和传承的不仅仅是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物质和财富,我们需要的是能记录我们老百姓自己生活的一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也许它是件旧棉袄,也许是块质朴的手工桌布,也许不过是个年代久远的卷烟盒子……它不贵重、不起眼,却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传递体温、留存念想。

新闻推荐

德国前高官说中国为全球产业均衡作出贡献

新华社日内瓦4月7日电(记者凌馨)德国前财政部国务秘书海纳·弗拉斯贝克7日表示,产能过剩或产能不足会在一个产业中循环往复出现,中国直面本国产能过剩问题,并在过去几年大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