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言 补上文化产业这块短板
但是,这座能源新城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却十分落后,偌大的中心城区没有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图书馆,老年市民的文化生活只有广场舞和秧歌,以及在公园内下棋、打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市民的文化生活没有保障,也就谈不上文化消费。
如今,榆林正值经济结构转型的调整期,也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全市上下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文化产业,适逢其时。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呢?
近日,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博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谈到,政府各有关文化产业部门要“认清责任,严格落实”。而如何让有关文化产业部门切实承担责任,扎实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各级政府应主动关心文化企业的发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文化企业开展良性互动,而非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
在记者的记忆中,从未在陕西省外看到过关于榆林的旅游广告。没来榆林之前,记者和大多数国人一样,认为榆林只是新兴的煤都,曾是电视剧《血色浪漫》中贫穷闭塞的黄土高原地区。这实在委屈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号,委屈了沉寂多年的各大旅游景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政府就应加大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以有着“六楼骑街”的榆林老街为例,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风格,远超许多商业气息过浓的仿古一条街,然而知道榆林老街者却凤毛麟角。把这条老街“包装”好,宣传好,它完全能成为榆林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政府还应重视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产业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融合发展能带来不可小觑的威力。而在融合的基础上打造文化产业园区,聚合文化企业,不仅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
北京798艺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原为废弃厂房,新世纪以来因为宽敞的空间和低廉的租金吸引了数百位艺术家来此,已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的聚合空间,是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常举行艺术盛事,吸引着众多游客。据悉,榆文旅公司也将文化与工业融合在一起,正着力打造榆林空港工业文化创意园项目以及立足本土文化的绥德黄河艺术区,相信也会收到良好效果。
矿产资源会有枯竭的一天,而文化资源却是取之不竭、用之无穷的。所以,榆林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千方百计补上文化产业这块短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