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手袋厂 就业三百人
[摘要]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武万勇/文 本报记者 穆可亮/摄
颍上县宏发手袋厂生产车间女工在缝纫手袋制品。
几百台机器同时运转,车线工穿针走线缝纫手袋,拉链工熟练地给各色手袋上拉链,包装工不停地向一个个手包内放置填充物……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颍上县谢桥镇郑庄社区的颍上县宏发手袋厂时,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因为刚接到一笔发往意大利的出口订单,宏发手袋厂的工人正在加紧赶工。
从小作坊到大工厂
记者采访了解到,宏发手袋厂是谢桥当地人宋平夫妻俩白手起家创办的。“2004年,我们在深圳的手袋制作厂打工,发现这种产品的市场行情不错;在掌握了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后,便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宋平告诉记者,因为孩子大了也要回来上学,夫妻俩决定回乡自己创业。
“刚从深圳回来时,我们身上只有几千块钱,就在家里租赁了几台机器,招聘了两三个工人动手建起了小作坊。”宋平说,刚开始因为家庭作坊规模小,接到的订单不多;但他们认真对待每一单生意,连天加夜地赶工,慢慢地订单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2008年,夫妻俩开办了自己的小工厂。工厂起步时只有十几名工人,主要为深圳一家电子公司加工生产数码相机套。如今,经过8年多的滚动式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目前的厂房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管理人员20名,在厂职工200多人,厂外代加工人员60名,年产值1.2亿元,利税1000多万元。
小手袋加工利润高
记者在加工车间看到,手袋厂生产的产品多种多样,不仅有环保手袋,还有各种时尚手包、相机包、腰包等。“因为厂子创办的时间长了,我们积累了一批固定的客户,产品现在全部走出口销售渠道。”宋平告诉记者,工厂主要加工各种手袋、购物袋、工艺包装袋等,经营方式以自主加工销售、批量流入义乌市场为主。生产订单都是按对方提供的样品尺寸、材质加工;再通过上海港口、海宁港口流向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别看这小小的布包很普通,可我们的产品工艺扎实、质量过关,在国外市场上价格卖得不低。”宋平拿起一只小手包告诉记者,这样的手包,国内小店可能只卖二三十元,但国外定价要10美元左右。
“因为生意好、订单多,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新的厂房正在建设中。”宋平说,企业计划两年内再扩建厂房5000平方米,在周边农村建设10家分厂。“我们计划,在谢桥打造一个集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手包加工集散地。”
优越条件促就业
订单多、产量高与工人充足、技术熟练有着很大关系。在宋平的手袋工厂,许多工人都是做了四五年的老工人。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厂里的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不错。
“我是3年前在同村人介绍下来厂里工作的。因为工厂离家近,中午管一顿饭,工作环境不错,还给工人购买保险,既能挣钱以后也有保障。”今年37岁的女工朱明英告诉记者,她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十几亩耕地,之前一直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出门工作;现在孩子大了,她也有了空闲时间,便跟着同村的姐妹来到手袋厂工作。“我主要是做给手包上拉链的活儿,工作不算累;因为要照顾孩子,我加班不多,每月也能挣3000多元。”朱明英告诉记者。
在厂里干活感到开心的还有60岁的吴家芳。因为年纪大了,她只做些包装的轻活儿,也不用加班,每个月轻轻松松就能挣到2000元。“我儿子在上海创业,每月能挣2万多元。其实,我们老两口不愁没钱花,可儿子是独身主义者,一直没结婚,我也抱不上孙子,在家里没事做闷得慌,就出来做个活儿,中午在厂里吃还不用做饭,有一群姐妹们陪我聊聊天,说说笑笑,比在家有意思多了。”吴家芳告诉记者,即使挣不了多少钱她也爱到这里来。
“厂里的工人几乎都是本地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她们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我们呢,则不愁招不到工人,人员也比较稳定,流动性不强,这才给了我不断扩大规模的信心。”宋平说,接下来,厂子生产规模扩大后,继续招工300人左右,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为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一部分就业岗位。
新闻推荐
记者昨(23)日从成都铁路局获悉,4月16日全国铁路运行图将迎来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整,全国将增开动车组列车25.5对,其中包括新增开行成都、重庆至上海,贵阳至广州动卧列车等12.5对动车。从4月16日零时起,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