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一路走来排球梦未曾改 “铁榔头”百炼成钢,郎教头好样的

齐鲁晚报 2016-08-22 00:00 大字

从铁榔头蜕变为郎教头,对于职业纯粹的坚持和信仰,让郎平化身为砥砺身边人前行的航标。“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郎平用一颗赤子之心传承与打造着女排精神,也振奋与成就着民族的精神与梦想。哪里有她,哪里就有拼搏与希望。

世界第一主攻手

夺冠之后,郎平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想到这个结果,我们只是迎着困难往上冲,女排精神就是永不放弃,就是追求每一分,不去想结果,特别到关键时刻敢于出手。”

郎平用自己的理解诠释了何谓女排精神,其实,郎平的过往也是女排精神的写照。上世纪80年代,“铁榔头”敲出了一堆世界冠军。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都停滞下来。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

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当时,女排也成了全民的焦点。“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到。

在1981年的世锦赛7连胜比赛中,中国队共扣球1116次,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分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由此,球迷们亲切地称她为“铁榔头”。她扣球的英姿甚至被画成漫画印上了邮票。

短短五年她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

弃官出国再造

1986年,郎平退役,当时和她一批的功勋元老如孙晋芳、张蓉芳等退役后都是省体委副主任。其实,郎平也有当官的机会,而且还不小,即北京市体委副主任。她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有一次很深刻的教训,让其发誓不当官。

那年,郎平在湖南的郴州训练。那时的训练基地条件很差,当地基地的主任来找她,说领队让她跟他去一趟国家经委。到了后基地主任向国家经委要钱,郎平帮忙说话,款项下发后并未立即用于基地建设。之后纪委追究,领队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体委的批评很严厉:“郎平,你要谦虚谨慎,你拿了世界冠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到处耍钱!后来,我只得写了个情况汇报交上去,上面也没再追究。”

但这事的阴影在郎平心里再也抹不去。1987年4月她离开北京,到美国选学了体育管理。

在美国,没有万众瞩目,郎平也实现了自给。在墨西哥州一大学排球队当助教,换取免费学习的机会。夏天在十个夏令营做教练。

“一无所有”重新来过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已签订的多项合同都取消了,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郎平说:“要是为了钱、为了工资,我就不回来了!”

在郎平带队的1995年-1998年这个时期,中国女排获得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8年世锦赛银牌,两次大赛闯入决赛,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没有人责怪郎平,实力不济,情有可原。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1999年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职务后,郎平来到意大利,在排球氛围浓厚的摩德纳执教。在摩德纳呆了不到一年,郎平就率领球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军,一年后,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2002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

2005年,结束意大利之旅后,郎平在美国开始了一段新征程——美国女排主帅。三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震惊世界。

王者归来上演

2013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更是令国人扼腕叹息。

很多人把这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无数人劝她,不要去接。

其实北京奥运会时,看到中国女排输给了由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有关部门希望郎平能回国执掌中国女排帅印,重振中国女排。不过,郎平婉拒了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的橄榄枝。

当时中国女排主帅一职空缺仅半年,外界纷纷呼吁郎平回归。当时郎平还是恒大女排主帅,她在公开场合也重申“不会回归国家队,把机会让给更多的年轻教练”。关键时刻,许家印亲自找到郎平,大力支持她回归国家队执掌帅印,还表明态度:“以国家大局为重,支持郎导担任国家队主帅。”

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

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好吧,你们现在有多差,以后就会有多出色!”郎平大手一挥,指向旁边的训练馆。没有人知道她们花了多少时间修炼内功,只知道中国女排,好像慢慢回来了。

30多年来,“女排人”换了几代,女排也几度沉浮,只有郎平仍然像当初的铁榔头一样,与世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新闻推荐

千亩冬瓜吊起来立体种植效益高

冬瓜种植一般都是躺在地里生长,但在西岗镇亿家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近千亩的冬瓜地里,一排排一人多高的冬瓜藤像葡萄藤一样,沿着预设好整齐排列的瓜架向上生长,碧绿的叶子下面,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