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礼乐《六小舞》曲阜尼山全球首演来尼山圣境,赏“先王之乐”
古代礼乐《六小舞》首演现场。本报通讯员刘曙光摄古朴雅致的古曲悠扬传出,搭配上草木葱茏、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带人们穿越到了两千年之前。在尼山圣境景区数十位专家、学者历经半年的挖掘、研究后,27日,复原后的古代礼乐《六小舞》在曲阜尼山圣境景区进行了全球首演。
本报记者汪泷
礼乐与文化结合体
选中《六小舞》
今年年初,曲阜尼山圣境景区邀请北京大学知名学者龚鹏程来到曲阜,共同探索在当今国学热大环境下,如何挖掘儒家文化真谛。“全国各地都在推国学,高校相继成立国学院,国学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未来国学发展的走向究竟如何?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个答案。”尼山圣境文创活动部部长张磊说。
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尼山圣境的文化团队认为,这里理应把儒家文化的传承做得更好。张磊回忆说,为此,景区邀请龚鹏程牵头,联合国内近50所高校的国学院院长、专家,以及包括岳麓书院在内的多家书院学者,乃至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学者,齐聚尼山书院,围绕如何挖掘儒家文化真谛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聚会。
经过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六小舞》这部起源于西周时期的礼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与礼乐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张磊介绍,《六小舞》在西周时期是教育贵族子弟的乐舞教材,属于中国古代雅乐,更被誉为“先王之乐”。随着近百年来西学东渐,包括《六小舞》在内的许多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形式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复制西周乐器
为《六小舞》配乐
确定要重新发掘《六小舞》后,以龚鹏程为首的专家、学者们立即着手研究。在经过包括国内高校、史料研究机构、台湾研究机构等多方考证后,终于将《六小舞》的音律、舞姿等内容重新挖掘出来。
“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之后,我们立即邀请了台湾南华大学艺术文化中心的主任周纯一先生,参与到礼乐的恢复工作当中。”张磊说,最终,在多位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下,通过中国音乐学院雅乐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最终将《六小舞》复原。使其有机会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张磊介绍,在整个复原过程中,为了最大化地恢复原汁原味的《六小舞》,一些诸如琵琶、古筝等在内的古代乐曲都没有采用。“因为西周时期这些乐器都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的专家经多方查询古籍后,重新制作出了西周时期的一些乐器,来为《六小舞》配乐。”最终,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六小舞》在尼山圣境举行了全球首演。
今后尼山圣境将围绕《六小舞》打造一个小剧场,让该剧成为尼山圣境的一个固定演出。张磊表示,由于当代人对古代礼乐的接受能力、审美能力各有高低,首演之后还会对《六小舞》进行适当的改编。会结合当今社会的一些好的思想、内容,融合进《六小舞》,从而让游客、观众们更好地去理解。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队的小队员在比赛中。本报讯8月28日,北京市望京恒通国际创新园圣瑞斯足球学院绿茵场上,传来了阵阵“我们是冠军”的欢呼声。来自北京、天津、沈阳、西安、济南、南京、和林格尔和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