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老人重金寻狗戳中空巢之痛

广安日报 2015-06-03 05:04 大字

□周明华

关于空巢老人缺失亲情关爱的报道,近年来频见报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子女应“常回家看看”。不过,新法实施近两年了,常来探望老人的子女依然常来,不来的也依旧不来。如今,我国绝大多数老人已基本告别衣食堪忧的时代,但其精神世界却需要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关爱补给。据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1.49亿,大约3000万以上的老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家庭护理。

对这些空巢老人来讲,精神寂寞远比物质匮乏的伤害程度重得多,甚至出现了老人400万元天价寻狗的极端案例。据5月3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一则寻狗启事称,事主心爱的小狗于25日晚走失,若有热心人能帮助寻回小狗,狗主人愿用北四环一套价值400万元的两居室作酬谢。寻狗启事还称,丢失小狗的刘阿姨年近七十,因儿女均在国外,自己独居北京,小狗对于她而言非常重要。几年前,在西部某城,也曾出现年近80岁的林姓孤独老人为心爱小狗做葬礼,两天内花去10万元的故事。

天价寻狗和巨金葬狗,故事虽然极端,但也真实地折射出老人的寂寞,呼唤着人情与亲情。

林姓老人年近八旬,膝下儿女不在身边,老伴过世已久,他常感人情与亲情缺失。而刘姓阿姨是一个七旬老人,虽然物质关怀不再或缺,但精神特别是来自至亲的关爱却因空间阻隔而显苍白。此时,一只或许并不昂贵的小狗,便成了老人几乎全部的精神依托。而林姓老人厚葬的小狗还是一只突然闯进家门的流浪狗,老人将它形容为上苍降临的礼物。因为它到来之后,两个孤独者便开始了互相“精神取暖”。人狗情未了,小狗每每守在老人身边,看着他,目光像亲人般柔和。

孩子是膝前的融融天伦,当天伦被空间阻隔,老人无法够及时,老人焦渴的眼里便只剩下无奈和辛酸。此时,老人最需要的是社会的人性化关爱,需要的是子女的呵护与问候。可是,亲人远离,行动不便,有话不知向谁诉?或许远在国外的儿女,每月寄回生活费,隔一段时间也会打个越洋电话来关心一下,但这些均无法代替亲人“常回家看看”,无法填补老人心中大片的寂寞空间。

于是,人情便寄托于“狗情”——小狗走失、爱犬归灵,蕴藏深情。人类感情是很复杂的东西,只要动了真情,一切被常人难以理喻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400万元的钢筋水泥,与精神价值之间,无法简单地画等号。尤其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之下,人才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单靠独生子女尽赡养责任,要实现老有所养、情有所系,困难不少。但再多的困难,我们必须化解,路径或许只有一条,那就是公共管理服务机构必须做构建社会化养老的主要发起人、职责担当人,不止在生活方面,还有精神领域。

重金寻狗,这一惊人举动,是老人内心极度孤独、苦闷、无奈之后的一声低鸣。这样的声音,是面向整个社会发出的:随着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家庭会大量增加,许多老人将跨进人情关爱的荒漠地带。我们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反思——这与“重金寻狗”花了多少钱相比,是更为重要的一道亟待我们破解的社会命题。

新闻推荐

县财政局创新开展“创铸树”活动

本报讯连日来,县财政局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于“创铸树”活动。该局坚持领导带头,落实工作责任,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程指导、全程督导,形成一级抓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