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警惕: NFC支付功能沦为黑客“取款机”

德阳日报 2014-06-11 01:43 大字

新华社天津6月10日专电 “银行卡无意中放在手机背面,手机竟然读出了卡号和近十次交易记录,吓死我了!”日前,南京市民冯小姐在微信朋友圈发出的遭遇引起了朋友们的不安。

据冯小姐介绍,她从钱包里拿出了一张银行卡,将其放在了手机下面,不到一秒手机就发出了声音。“刚开始我以为是来短信了,可是屏幕一打开就让我吃了一惊,竟然是我自己银行卡的交易账单信息。”

经多次试验,冯小姐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自己的手机在出厂的时候自动开启了NFC模式。

据了解,目前,国内手机支付主要使用二维码支付与NFC近场支付两种模式。而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为NFC支付留出了市场空间。相关数据显示,具有NFC支付功能的支付宝钱包占移动支付下载量近六成。

众所周知,购物及支付类木马成为移动支付的最大威胁,那么,如果NFC手机感染支付类恶意程序,NFC支付还安全吗?

360手机安全专家介绍说,NFC支付安全最让人忧虑的是“中间人攻击”,即通过在一台手机上安装某种形式的间谍软件或恶意软件,进而感染其它手机。窃取上传用户手机上的数据,再结合读取到的银行卡信息,手机用户将面临巨大资金损失。

360手机安全专家指出,一旦黑客仿冒这些应用捆绑恶意程序诱骗手机用户下载,带有NFC支付功能的手机将会沦为黑客的“取款机”。随着NFC支付日渐普及,手机用户更需要注意手机安全。建议公众最好在安全可靠的软件市场下载NFC支付类应用,并时常使用安全软件对手机进行扫描杀毒。

新闻推荐

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上马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6月22日放出消息,首批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试点银行已确定,目前各试点行正在做相关准备。所谓个人大额可转让存单,是指银行发行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流通的银行存款凭证,注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