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大考 银行今年“不差钱”
因为太相信“惯例”,陈女士这次“失算”了。5月份,陈女士有一笔存款到期,她没有立即拿这笔钱去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因为她认为,在6月底买理财产品会更划算。6月末,是银行各项考核的一个重要时点,尤以存款考核为重,为了在这个时点获得更多的存款,银行会推出一些收益率很高的理财产品。前年如此,去年也如此,今年应该也会如此。陈女士想。
上周,已经接近6月末了,陈女士去问她存款所在的银行。该银行的回答让陈女士比较失望:10多万元的资金,半年期以上期限的,稳健型的理财产品,最高收益率才5.3%。这样的收益率无法让陈女士满意,她想,或许别的银行有更好的产品,于是她开始了“货比三家”。
至少跑了4家银行之后,陈女士接受了这样的现实:10万元的投资金额,年化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产品,真的找不到。
最后,她挑选了一款这几家银行里收益率算最高的一款产品。期限187天,年化收益率5.9%。而去年6月份,她买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6.6%。
为什么收益率不高?因为银行不差钱。
据调查,整体情况来看,在半年末这个时间点,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高。对此,一位银行理财师很干脆地表示:银行不差钱,为什么要卖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今年4月25日至6月16日,央行两度定向降准,业内预计释放的资金量超千亿元,市场资金面持续保持相对宽松状态。于是,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新品也就很难再现高收益。据银率网统计,收益超过6%的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从今年年初40%降到现在的5%。
为何年中不差钱?银行考核机制在变化。
按照“惯例”,银行每年的季度末、半年末、年底,这些时间点上,都是“资金吃紧”的时候,去年的6月份,国内银行业甚至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集体钱荒”事件。那么为什么今年年中,银行会突然变得不差钱了呢?
一股份制银行负责人透露,出现这种变化,一是由于贷款增长乏力,存款的需求不大,二是大部分银行对存款的考核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今年,各大银行的贷款增加不多,部分银行甚至出现贷款余额下滑的现象。贷款跟存款的数量,历来受“存贷比”的制约,在这个比例的作用下,有多少的存款,决定了多少贷款。反过来,如果贷款数额没多少变化,银行也就会主动调整存款的金额,不会一味地让存款增加而不让贷款增加。今年贷款增速缓慢,银行揽储的意愿也就降低了。
另外,银行对存款的考核也逐渐摈弃了“时点考核模式”,即存款余额不再只是参照某一个时间点,而是参照全年平均值等其他更有价值的指标。这样一来,季末、年末等往年存款大挪移的情况也就不太会出现了。“其实往年的那种做法,只是做表面功夫,对银行的利润贡献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这位银行负责人说,考核方式的变化,对一些银行来说,可能会有阶段性的阵痛,但长远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
前几年,银行对规模的重视,甚于对利润的重视。这几年,银行吃一堑长一智:规模神马的都是浮云,利润才是王道。
所以,去年开始,银行就拼了老命地压缩那些传统行业的贷款,然后挤破脑袋往那些新兴行业里寻找贷款增长点。但目前看起来,对银行来说前者比后者要容易一些。找不到多少新兴行业和企业,传统行业的贷款又不断抽回来,于是,银行就变得不差钱了。
虽然银行今年年中不差钱,但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银行系“宝宝”仍在踊跃诞生,目前已经扩展至10家。包括工行“薪金宝”、中行“活期宝”、交行“快溢通”、兴业银行“掌柜钱包”、民生银行“如意宝”等。从6月29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来看,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这两大互联网宝宝的领军产品收益水平已经排名靠后,一些来自基金、银行和电信系统的宝宝后来居上。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货币基金的收益水平已不能与去年底相比。因为市场整体资金面仍保持宽松态势。在此市场环境下,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银行协议存款利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致使整体收益下滑。
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尽管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苏格兰脱离英国的支持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仍然表示,尚没有苏格兰独立制定应急预案。不过,证券和外汇市场反应显著,英镑汇率8日大跌。9月18日苏格兰独立公投在即。最近民调结果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