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闻> 财经新闻> 正文

800家新股进退两难 券商建议开“预科班”

成都商报 2012-11-24 14:28 大字

本周,沪指创出3年多来的新低,而800家待发行的IPO企业又成为“堰塞湖”。如何消化这个“堰塞湖”呢?据媒体报道,近期有券商人士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先将这些企业全部放到新三板去交易,挂牌两年,一些短期做业绩、缺乏诚信的企业由于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也就难以IPO;而一些运作规范、持续经营良好的企业将会涌现出来,表现好的再转主板融资。那么,这一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上新三板难成行

新股上新三板挂牌的核心出发点是减少直接融资对主板市场的冲击。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方案可能难以成行。主要问题有两点:

一,与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功能不符合。新三板的设立,主要是为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

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如果这些企业上新三板,那新三板就成了主板的后备队了,但新三板的定位并不是主板的后备队。”

二,这些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仍然会分流主板资金。

某投行人士表示,“如果这些企业到新三板挂牌,肯定要允许交易,这样才能体现挂牌的意义;但是一旦挂牌,其实就相当于这些企业上市了,成了公众公司了,必然会吸引很多资金参与投资,其实也会分流主板的资金。”

此外,今年10月1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将会在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据相关人士透露,管理层会尽快推出相关的配套规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交易制度的改革。

业内人士透露,交易制度改革会是循序渐进的改革,个人投资者允许参与新三板投资,目前最低购买3万股的下限也有可能被取消,而做市商制度等的推出时间可能会延后。随着交易制度的改革,以后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将会变得非常容易,新三板市场活跃度比目前会有较大的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从公司规模、利润考核、公司治理、市场竞争等方面考虑,拟IPO企业整体上显然要比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实力更强,投资者肯定更愿意投资这些公司,因为他们是准上市公司,以后上市几率很大,投资价值也更大。

“分流二级市场资金的问题可能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市场人士如此认为。

从操作上,也有投行人士表示担忧。东方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沈伟对记者表示,“我觉得这个不太可行,新三板与主板市场目前是两套班子,两个体系,不同的人在做,个人感觉缺乏可操作性。”

“兴柜”模式或可借鉴

对于目前800家待发新股的“堰塞湖”问题,除了将这些公司放到新三板市场以外,还有券商建言开辟新股预备板。事实上,有券商人士表示,其实中国台湾地区的“兴柜”市场或许可以借鉴。

对此做过专题研究的东吴证券报告显示,中国台湾地区的资本市场结构由证券交易所、柜台买卖市场和兴柜股票市场构成,前两者是公开发行并上市公司的交易场所,而兴柜市场主要提供未上市(柜)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一个合法、安全、透明的交易市场,并将未上市(柜)股票纳入制度化管理。

中国台湾地区市场目前实行所有拟上市(柜)公开发行公司强制登陆兴柜市场的制度,对拟申请上市(柜)的公司,强制要求先在兴柜市场挂牌满6个月,是上市或上柜公司的预备交易场所。挂牌期满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公司是否能够申请上市(柜)。

沈伟表示:“大陆地区的新三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目前是两个独立的市场,没有互通性;而我国台湾地区的兴柜市场,则是企业公开发行上市前必经的步骤,它是具有连贯性的。”

当然,目前而言,借鉴“兴柜”模式也只是市场人士提出的一种想法。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推荐

对峙升级? SEC起诉“四大”在华分支

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公告称,即日起向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PWC)、德勤(DTT)、毕马威(KPMG)和安永(Ernst&Young)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以及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提起行政诉讼,指控这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