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向家砦:曾为重要的防御工事

内江日报 2016-08-21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 熊永志

三国时期,诸葛亮随刘备入蜀,发现穹窿山中储藏有大量白铁矿,遂派人开矿冶铁铸兵器,遭到当地人强烈抵抗。于是双方借助险要山头凿路、垒石、修筑简易防御工事对峙开战,至此形成“砦”的雏形。历史上流传着诸葛亮曾七擒孟获的故事,据传,首擒孟获之地,就发生在这一带山中。西晋(公元265—317年),10万僚人(云贵)入川,布满蜀中(犍为郡)山谷,其中部分驻扎穹窿山砦。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威远改戌为县,县衙为巩固地方政权和躲避战争及瘟疫,开始较大规模建山砦。

南宋后期,元蒙骑兵进犯中原并将战火蔓延到巴蜀,时主持四川军政事务的余玠从巩固西部成都防线入手,制定了在川南大量修筑山砦防御之策,以抗击蒙军骑兵南侵。据《御批历代通史鉴》载:余玠在重庆合川建钓鱼城,作为军事指挥重地。在金堂的云顶、合江的神臂、苍溪的大获、南充的青居和嘉定(乐山市)、泸州(泸州市)、资州(资中县)等地修筑城堡十余处。威远穹窿山古砦群大多诞生于这段时期,向家砦即为最重要的防御体系。

据乾隆时期《仁寿县志》载:向家砦及邻近的高顶砦、雷家砦等曾作为躲避战乱的重要场所。“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起义将领李永和、蓝大顺聚三十余万大军进入四川,势如破竹,锐不可挡,连克筠连、高县,占领邻近穹窿山的自贡盐场,此时向家砦、高顶砦、雷家砦曾“不下百十万人(灾民)居停,远且周边几十州县。”……战后,官府号召军民再次修缮和新建山砦,现威远穹窿山中近90座古砦,大多为清咸丰年间(1850—1860)重修和续筑。其中以向家砦为主的几座大砦修建和修缮,为官府出资的“惠民工程”,多数山砦则为同宗、乡邻、富绅等出资所建。清末,白莲教、红灯教等部分农民起义军曾据砦为营,遭清军全力进攻,大小二十余战,起义军终因弹尽粮绝而被剿灭。

“向(家)砦春风”是穹窿山中著名景观,春天焕发出盎然生机,系列景观有扇子岩、洞子湾、猫鼻梁、鲶鱼嘴、万佛寺、铜陵寺、半边寺、天坑、石笋、古水渠等。若天气情况良好,可见峨眉金顶。

新闻推荐

推进住房扶贫 让困难群众住上好房子

◇李鸰资中县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特别注重对贫困户的住房扶贫工作,坚持生产、生活、生态改善“三结合”原则,采取政府补助、社会资助、村民自筹等方式,对迫切需要房屋改造的贫困户进行住房改造,让群...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