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巧用小钱办大事激活扶贫机制

资阳日报 2016-06-25 16:18 大字

□ 本报记者 黄建伟

没有国家大型项目支持,没有专项扶贫资金,没有产业基础……诸多不利条件下,如何帮扶一个后进村“摘帽”成先进村?

巧用小钱办大事,激活扶贫机制。去年8月以来,雁江区财政局试点探索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小钱来“撬”动雁江区中和镇雷庙村这个后进村发展,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改善了后进村发展条件。

创新观念   8个月建成生产生活毛坯路54公里

“好!好!路通了,干啥都方便。”当17组村民尹显富谈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时,忍不住连连称赞。

17组是距离村委最偏远的一个组。组内没有一条象样的路。然而,今年2月开始,几条4.5米宽的毛坯路从村主干道铺进了17组,目前5000多米长的路基已基本完成,即将投用。

雷庙村距离中和场镇约8公里,基础设施薄弱,从2010年至今,水泥路里程仅3.5公——生产生活资料运入难、农产品运出难,增收门路窄。

“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村里需要办理的公益事业多,需要的资金量大。为尽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区财政局派驻雷庙村的第一书记潘清山,带领村两委从创新农村道路建设观念入手,把建设基本生产道路作为村发展的主要民生工程,决定生产用路只修最粗糙的毛坯路,每公里预算4000元,把路挖通能通机动车就行,重点在于服务生产。动员和鼓励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仅用8个月时间,就将一条条4.5米、5.5米不等宽的生产毛坯路延伸到全村的田间地头,总里程达到54公里。

如今的雷庙村,一条条毛坯路纵横交错,一边连着成片的产业地,一边通向农家新居,成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道路顺畅了,吸引了外出务工青年回家创业,将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村农业主任唐德国说。

(下转三版)(上接一版)

引凤筑巢超千亩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雷庙村曾是雁江区的玉米种植基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曾经的光环已不再。如今,在区财政局帮扶工作组近一年的精准帮扶下,村传统农业加速改造升级,现代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

山坡上,漫山的桃树郁郁葱葱,翠绿欲滴,不时有种植户穿梭在桃树林里进行疏果、疏枝等田间管理。“全村桃树种植面积已超过800亩,今年下半年全村18个组将实现全覆盖。”村主任尹光辉欣喜地介绍,3年后,村里的桃树种植面积将超过1000亩,亩产量至少实现3000斤,产值实现7000-9000元/亩。

既激发村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情,又吸引、动员和鼓励当地有志青年或外出务工知名人士回乡创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自行发展等方式成立专合社(家庭农场),将玉米、红苕等传统农业改造提升为蔬菜、桃树、柑橘等现代优势产业,同步扶持发展肉鸽、土鸡、肉兔等家禽和小龙虾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是村支部一班人坚持以产业转型发展为核心,壮大产业支撑,帮助村民增收脱贫的重要举措。

在雷庙村承包果园的中和镇高字村村民范利凯,联合三清、巨善、雷庙三个村,四户家庭农场,成立了三聚雷水果专业合作社,新发展桃树种植1500亩;资中县甘露镇的周彬孝,从事鸽子养殖20多年,经潘清山反复做工作,被招商引资到雷庙村,投资30多万元,发展肉鸽养殖,并引导17组村民唐文君、唐小军回乡养殖肉鸽;15组村民李超,今年1月返乡,见到村内生产道路通畅,决心留下来,被村民选为15组组长后,发动村民人均入股90元,养殖小龙虾,目前正着手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10组村民周定文、周定光、周定勇、周强四兄弟外出创业成功后,见到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心中萌发了回乡带动老百姓发展柑橘种植的想法,在10组动员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方式入股专合社,开展柑橘育苗、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或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流转土地面积1000余亩,重点发展桃树、辣椒、养殖等特色产业,占总耕地的1/4,且收益均高过传统农作物种植。”尹光辉说,日益蓬勃的产业,优化了产业结构,为后进村的“摘帽”脱贫注入了产业新活力。

“以前种红苕、包谷不划算,一年到头亩收几百块钱,人还累;现在改成种海椒后,轻松不说,亩产值可以实现3000块钱以上,收益是以前的好几倍。”10组村民温德平对此感触颇深。

创新机制   让贫困户走上脱贫增收之路

积极探索实施“3+1”脱贫攻坚综合解决方案,参与方为村集体方、技术服务方、社会力量方、特殊***对象方,集中三方力量帮助一方***对象……这是扶贫工作组与村支两委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资产量化到贫困户的具体载体之一。

生产生活道路和产业布局建成和调整后,面对财政扶持资金有限、产业结构调整刚刚起步、群众增收致富愿望高等现实情况,如何让贫困户走上脱贫且可持续增收之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既让贫困户走上脱贫可持续增收之路,又让***对象同样能够享受到财政支农资金的改革春风。”对此,帮扶工作组与村支两委意见一致。

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到贫困户。该村将2015年度财政支农资金20万元的70%量化到了***对象和村集体,30%部分分别给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社对所在合作社成员的一般性培训经费,既照顾了对一般社员的扶持支出,又做到了50名对象的精准帮扶。同时,也帮助合作社在最初三年发展时期渡过难关,并着力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支持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适量的财政资金支持,起到了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三农的关键。

积极探索成立以土地股权为核心纽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村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出发,坚持和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和强化农户承包权、放开和盘活土地经营权,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联结体,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将会克服农民散乱差的局面。以规范操作,确保产品品质以提高产品售价,从而实现经营主体“共建共营”、经营收益“共营共享”、经营目标“共营多赢”。

大胆采用“3+1”扶贫攻坚综合解决方案。即专业技术人才的投入、村集体资金投入、社会资本等三方面资本投入,共同帮扶***对象一方。资阳市三聚雷水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对所有合作社的桃树从种苗、修枝、打药实行全程服务,确保了产品生产质量。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将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

强化党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将后进村提升为先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是关键。

不怕是个烂摊子,就怕没个好班子。针对雷庙村先后两次被列为后进村,加之个别支部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核心作用不突出、“双带”能力弱等现状,帮扶工作组与村两委一起坚持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积极为自身“强筋壮骨”。

在着力完善制度建设方面,以打造学习型党组织、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在党组织中建立“集中学习日”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科技知识,认真落实支部党小组会、支部会、党员大会,上党课的“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积极打造廉洁型党组织,使这个后进村班子建设迅速得到强化,村班子公信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得到明显加强。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村支两委的目标行动力,明确提出了雷庙村2015-2020年“一班、二人、三产业,联动、综改、建新村”的发展思路。

目前,村支部5名班子成员中,人人家里有产业;全村18个村民小组长中,80%的小组长家都在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同时,该村还把党支部工作与群众文化工作有机结合,先后筹措资金20余万元,维修和改造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办公生活用房等,并在文化广场周围种植了银杏、桂花等绿化树,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美化了驻地环境。

新闻推荐

让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任晓春率队到资中调研民生工程建设推进情况

(记者黄传玖)12月14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晓春率队,到资中县调研民生工程建设推进情况。今年,市下达资中县民生工程目标有9大类94项。截至目前,该县已投入民生工程资金约10亿元,达年度...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