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基层要“三勿忘”——“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内江日报 2015-07-23 00:21 大字

◇资中县委组织部王学第

在“走基层”活动中,我通过与干部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和“心贴心”交流,听到了许多肺腑之言,掌握了大量基层实情,受到了情感的震撼、心灵的洗礼、深刻的教育,触动很大、感悟很深、启示很多。

勿忘根本——

始终铭记“从群众中来”的情结

春节期间,趁着回家过年的时间,我走访了乡亲邻里。

“王大伯,你好!很多年没有来看望你了,来看看你。”我说。

“哎呀,你不是那个——那个——”王大伯一时语塞。

“王学第。”我尴尬地提醒。

“就是、就是,哎呀,听说现在你当官了,咋想到来看我?”王大伯显得很惊奇。

一直认为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会热爱这片土地。然而,这片曾经养育我的土地,如今却变得如此陌生!距离变得如此遥远!

从事组织工作这些年,我总以工作忙为由很少回老家,更没有抽时间去看望乡亲邻里,是我忘了自己来的地方。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发展壮大的生命线和传家宝。群众是我们的根,要始终用心用情关心呵护他们,克服高高在上的姿态,降低身段、伏下身子,经常走基层、接地气,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无奈、辛酸、苦楚、期盼。当我们总感叹群众工作难做、干群关系紧张时,我们是否反思过:是不是自己坐在机关里的时间久了、走基层的时间少了、官本位思想重了、宗旨意识越来越淡薄了?

我深刻认识到,走基层要怀揣敬畏之心、真挚之情,真正深入群众、走进群众、贴近群众,去找回自己的根,去找回力量的源泉。

勿忘初心——

始终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谢谢王部长,真的很感谢你!要不是你帮忙,我都不晓得自己这病什么时候能好。” 我今年第二次到联系户刘玉金家里时,老刘几度哽咽。

回想起去年见到老刘的情景:当时,他面容憔悴,加之家庭经济困难,“小病”拖成了“老毛病”。我通过认识的朋友联系到县人民医院的医生,送他到医院医治。经过一年的医治,老刘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

看着老刘的身体一天一天好转起来,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一个医者要始终牢记自己医治好病人的那份职责,为官者同样要铭记帮助群众的那份宗旨。

在“走基层”活动中,全县越来越多干部开始走进群众,开始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越来越多惠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走基层蔚然成风。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提高警惕,防止“走形变异”,始终带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把基层走实、走常、走长。

勿忘承诺——

始终铭记“为民造福”的誓言

从事组织工作以来,我对于自己那份为民造福的初衷虽未忘记,却只是埋藏在心底,没有抓在手上,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去年4月,我到联系村——郑家沟村进行走访慰问。

当时,我问村民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还未等我说完,一个性格爽朗的大姐嘀咕道:“问题以前反映过,但反映了的还是得不到解决。”

“就是,这样子我们还敢信哪个的话?”大家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

这样的“吐槽”,令我深刻反思:如果我们到基层仅仅是对群众作出承诺,不努力去兑现这些承诺,将会失信于民。

实践证明:走基层只有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带着感情和责任把那一个个承诺兑现,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才能真正走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真感情,否则遇到问题敷衍了事,光打雷,不下雨,群众终究有一天会对我们失去信心。

作为领导干部,应时刻勿忘本、勿忘初心、勿忘承诺,时刻怀揣真情多深入基层,多为民办实事。

新闻推荐

“产改”,托起村民的梦想——资中县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孙国丞文/图“大家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里了”,望着眼前种植的一大片果树,资中县兴隆街镇双桥村村民黄先生说。通过土地流转,双桥村村民成立的合作社,现已流转土地500余亩。在...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