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老村落 收集那些不能被遗忘的风景
早在 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就决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传统村落正面临消亡是不争的事实。在市住建部门最近开展的一次传统村落普查活动中,有着2000多年古老历史的内江,如今可能具备条件冲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古村落仅7处。
◇本报实习生张小丽
曾家大院、谢氏庄园、罗泉古镇……它们都是记录内江历史的“活化石”,也是内江人熟悉的古老院落和村庄,寄托着不少老内江人的乡情记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们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毁。
为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今年内江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将全市传统村落进行收集整理。如何让古老村落留住传统文化的根,成为当前正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建设中的内江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甜城往事:
昔日“甜蜜”大院
今日“门庭冷落”
作为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移民文化传承和制糖业特殊符号,坐落于市中区沱江乡梁家坝村的曾家大院,曾经满载老内江人的“甜蜜”记忆,也是内江市建筑规模最大、保存非常完整的一座大型四合院。
这座建于清代的曾家大院占地面积8677.49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752.72平方米,既是著名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内江糖文化的人文之根、历史之源、兴盛之地、传承之处。
据了解,清末民初时,四川产糖占全国70%,而内江产量占四川70%。这其中,曾家大院的兴起功不可没。据记载,当时曾家的糖产量占中国糖业总产量的比例约为16%,糖房最多时达一千余家,堪称中国糖业第一家。
大院主体建筑外观为长方形,长99米,宽46米,大院三横七纵,有24口天井,象征24节气。两侧厢房装饰,左侧暗透西洋气息,右侧谨遵中国传统。
据本报此前报道,远远望去,大院呈一个巨大的弧形,建筑视野宽阔,地势平坦,既方便人们货物装运、居家出行,又符合“堪舆学”中“有来无去”的聚财理念。正门上方是宽阔的双坡屋面大房檐,庭院背面临山,四周绿阴环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大房檐左右各分列着三组纵向如花瓣一样的坡屋侧面,远远望去,大院正面轮廓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静态中又饱含着动感的旋律。
解放后,曾家大院被收为国有,为市中区粮油总公司所有。前后碉楼被拆,大院的佣房,磨房、牛圈、猪舍也被先后拆去用作“粮站”,内部格局渐变,这个曾经热闹的院落也渐渐沉寂了下来。
如今,在“小洋楼”比比皆是的新农村,曾家大院早已无人居住,曾经酿造的“甜蜜”味道,也早已被岁月无情地冲淡。但除却“盛糖世家”的光环,曾家大院的建筑布局、风格等,对现代人了解、研究当时的民居民情,其实都有很高的价值。
严峻现实:
传统村落面临“消亡”
内江或仅剩7处能入“国家级”
曾家大院的没落,或许是所有老旧村庄的命运缩影。
早于2012年,为了突出古村落的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我国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指代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一份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写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技术指导》中提出,在2000年时,我国还拥有360万个自然村,到了2010年,已减少到271万个,仅仅10年间就减少了约90万个村庄,平均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
2012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调查,通过各省汇总的数字表明中国现存的具有传统性质的村落近12000个。而在2013年10月,国新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等情况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一组数据:全国经调查上报的12000多个传统村落仅占国家行政村的1.9%,自然村落的0.5%,其中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村落已经不到5000个。
事实上,内江同样面临传统村落保护的尴尬。据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在住建部门最近开展的一次传统村落普查活动中,有着2000多年古老历史的内江,如今已确定可能具备条件冲刺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古村落仅7处,分别位于市中区沱江乡(曾家大院),隆昌县云顶镇、渔箭镇、响石镇、龙市镇和资中县铁佛镇、罗泉镇等地。
“有的村落因为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自然消亡,有的则在老百姓改建新房时被拆除。”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缺乏传统村落整体保护意识,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空巢化加剧,都是导致这些村落面临消失的因素。
零的突破:
云顶镇丁家凼村
入选“省级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为何需要保护?在内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曹永胜看来,传统村落是记录内江历史的“活化石”,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不少还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统村落,便是保护老内江人的根。
“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条件,让乡民情感有承载依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决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迄今,四川省已有62个村落被纳入“国家保护”范畴。
而在内江,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才刚刚开始。
隆昌县云顶镇西南方有一个小小村落,名叫丁家凼,相传已有500多年历史,为兴建于明代的郭氏家族48座庄园之一。2014年,第二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的公布,丁家凼村和省内其他82个村落成功入选,使内江市省级传统村落实现了零的突破。
美好愿景:
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内江人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说到乡村,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一抹难忘的乡愁:或是村头袅袅的炊烟,或是老宅嬉戏的身影……
幸运的是,自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决定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以来,内江市即开始着手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上述丁家凼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便是内江市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的成果之一。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内江市将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改善其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并对丁家凼村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外立面进行修缮保护,并充分挖掘丁家凼村的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
这意味着,今后的丁家凼村将走上文化产业的道路,并因此存活下来。
继丁家凼村成功申报为省级传统村落之后,今年,内江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将全市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元素以及具有社会情感价值的传统村落进行收集整理,力争冲刺国家级传统村落。
“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传统村落,每村将连续三年获得每年300万的中央财政资金补助。”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资金将用于老村落的维护、修缮和文化传承等。
(本组图片由市住建部门提供)
新闻推荐
(张先华记者孙国丞)为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干部队伍,近日,资中县统计局机关支部组织召开全体党员、非党干部集中学习会。会议由县统计局总统计师...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