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诗人周英德——泥土里刨出诗歌
◇本报实习生 晏治权 文/图
“母亲的等待穿过我心上/那一头连着故乡/行囊压弯了岁月的痕迹/那一刻/我两眼泣满泪花/日子总是翻来翻去在时光中揉搓/母亲远望的叮咛/刺痛我身上/回家的票根/在口袋里哀伤/弯曲的路/让我的思念漫长……”
——周英德《离回家的日子很近了》
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和村里众多青壮年劳动力一样,常年在外打工;他不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在辛苦的劳作之余,他爱好写诗,在他的QQ日志里,他写下了将近100首诗歌,长则十多二十行,短则几行,或抒发情感,或反映社会现象。他叫周英德,42岁,家住资中县明心寺镇新塘坊村。
■ 同学带回一本诗歌小册子
2月8日,笔者来到周英德的家,他笑着迎过来,衣着朴素。从他的口中,笔者得知,他2月7日才从打工地重庆回到家中。
“在乡亲们眼里,农民就应该老老实实干活,还要写诗?这是一件很‘不合常理\’的事,但我就是喜欢。”周英德微微摇摇头,搓着手笑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周英德在外地读中专的同学回家了,他立马到同学家,和同学叙一叙久别之情。同学带了一本诗歌册子回家,那是同学在读中专诗社成员们的诗歌合集。周英德好奇地翻开来看,“里面一些诗句相当美妙,读起来让人愉悦。”他忘情地翻阅,内心被一把激情之火点燃。
■ 失恋后写下第一首诗
20岁时,周英德从老家到城里学裁缝。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位姑娘。每天生活学习在同一屋檐下,渐渐地,周英德对那位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意。
经过不懈追求,姑娘答应了他。但是,由于家庭条件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他们的感情最终画上了句号。周英德失恋了,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他写道:“汽笛的呼唤在一次次靠近/你站在月台上送我/四周的寂静/只听见你我的呼吸/风在那里哆嗦我每一根神经/语言锁住喉咙/递给我手中的日记开始发黄/我数着来时的步伐/却忘记你离别的消息。”这是他人生中写下的第一首诗歌,名字叫《离别》。
■ 诗歌是最好的调剂
迫于生计,周英德不得不东奔西走,打工养家糊口,诗歌则是劳累了一天之后的最好调剂。
经过一天的劳累与忙碌,很多人都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周英德却找出纸笔,完成自己的另外一项“工作”——将白天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如若“来了灵感”,一行行语句便凝聚成诗。他利用业余时间共写了200多首诗歌,但因为种种原因,只保留下来100多首。
■ 诗歌是老了之后的怀念
周英德告诉笔者,多年来,他写诗只是“自娱自乐”,并没想过投稿,也没有和其他诗人交流。
2014年春节后,他想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便订阅了《星星诗刊》。
通过《星星诗刊》上的联系方式,他认识了一位泸县的诗人。这位诗人向他推荐了内江诗人魏光武,这让他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机会。得到前辈们的鼓励,他信心倍增,写诗的激情高涨。他说,坚持了二十多年,只因为热爱诗歌,享受诗歌带给自己的乐趣,也是为了将来老了之后有所怀念。
新闻推荐
(记者孙国丞)近日,记者从资中县相关部门了解到,2014年,该县按照《资中县校车服务方案》相关要求,财政共补贴各专用校车209万元,其中校车购车补贴88万元、燃油补贴80万元、交通安全责任金41万元...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