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承·推广——资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纪实
近日,资中县的“中型杖头木偶制作工艺”(即木偶)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2013年资中县盘破门武术被授予“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四川唯一一项武术类国家级体育非遗保护与推广项目之后,资中县再添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在资中县,就有着这有一群人,他们掌握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特殊技艺。他们的技艺或由父辈传授或由师傅传授,正是一代代人的坚守,让这些特殊的技艺得以保留至今,也正是他们的传承,组成了如今资中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
面对这些文化瑰宝,如何让其继续传承、发扬光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挖掘、传承和推广,资中县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罗泉豆腐”、“叶脉画”、“资中冬尖”、“资中木偶”等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才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并载入史册。
◇本报记者 孙国丞 文/图
时间回到2007年,这一年可以说是资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分水岭。
因为在此之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说法或许还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在这样的前提下,更谈不上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资中县委、县政府开始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资中县的工作内容中,加入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项工作。
此后,资中县开始建立起针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政策、人员、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挖掘、提升特色文化,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
同时,以保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重点,规范申报评审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分类保护标准;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建立分级名录体系,打造民族民间艺术的形象和品牌;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
此外,通过设立保护项目名录,有效地开展授徒、传承活动;积极发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举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讲座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与传播。
伴随着一系列具体措施的落实,资中县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开始走上了正轨。
挖掘:
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彦霖是资中县文化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她除了要完成单位的日常工作外,还肩负一项特殊使命: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作之余,李彦霖会四处打听资中县有没有什么特殊手工艺人或者民间歌谣等情况。
资中县罗泉镇,以生产豆腐而闻名。罗泉镇的豆腐,是用优质山泉水和黄豆一起经石磨磨制,并采用传统的工艺用卤水点制而成,它具有细、白、嫩、绵的特点,早在明清年代就已成为巴蜀一绝。
由于李彦霖所肩负的特殊使命,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和物联系在了一起。
为了帮助罗泉豆腐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彦霖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工作。
最初,李彦霖找到罗泉豆腐的制作人,向其表明来意后,满以为对方会爽快地答应,而结果却出乎李彦霖的意料:对方不愿意。为此,李彦霖多次上门游说,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有时对方答应了李彦霖,却因为一拖再拖,而错过了当年的申报时间,要想申报又必须等下一年。
虽然豆腐的制作人答应了李彦霖的要求,但收集资料的过程却不简单。因为豆腐的制作时间一般是在凌晨3点开始,为了完全拍摄豆腐的制作过程,李彦霖必须提前一天到达或者凌晨12点左右出发前往罗泉镇。经过无数次往返,以及长达近3年的坚持,2013年5月,罗泉豆腐正式成为内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彦霖,只是众多肩负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命成员中的一员。在资中县,每个乡镇都有文化专干,他们在各自的工作所在地广泛收集、发掘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在众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资中县现有国家级“非遗”一项、省级“非遗”两项、市级“非遗”四项、县级“非遗”十一项。
传承:
帮助“非遗”后继有人
虽然,资中县不断挖掘出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何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才是关键所在。
作为曾氏糖画的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曾达军、曾安超两兄弟也曾苦恼不已。曾氏两兄弟是土生土长的的资中人,在学到糖画的制作技艺后,曾氏两兄弟来到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洛带古镇从事糖画制作销售工作。
对于曾氏两兄弟来说,糖画的销售价格仅值几块钱,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家致富。但出于对糖画的热爱,曾氏两兄弟一直坚持画糖画,虽然在技艺上,两兄弟已经炉火纯青,不过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原因很简单,这门技艺找不到钱。
后来,曾氏两兄弟听说成都在搞糖画展,也想带着自己的糖画去展示一番,一来凑凑热闹,二来也想让自己的糖画有更多的人来传承。带着这一美好愿望而去的两兄弟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两兄弟的糖画没有被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多方打听,两兄弟找到了资中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肯定回答:“我们一定会帮你”。
从资料收集到材料申报,两兄弟几乎没有费什么心,大多数事情,都是由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代劳完成。为了不影响两兄弟赚钱养家,工作人员甚至自费到洛带收集相关资料。在“曾氏糖画”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那一刻,两兄弟激动地说:“仅凭我们的力量,根本办不到这些事,是你们的帮助,让我们更有信心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为了让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资中县在这方面可谓是煞费苦心,不遗余力。一方面尽可能的为一些即将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传承人,另一方面,努力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影像等资料收集的方式,使其保留下来,避免在没有寻找到传承人的情况下失传。
截至目前,资中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3人。分别为木偶制作工艺(胡海、唐友明);盘破门武术(陈建国、郭德章);“丰源”冬尖(彭立前、彭波);叶脉画(孙好平、孙兰);曾氏糖画制作技艺(曾达军、曾安超);朱家直门武术(朱盈青、朱一嘉);罗泉豆腐制作技艺(张秀芳)等今年已批准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
推广:
让更多人了解“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挖掘传承,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推广。只有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独特的技艺。
为此,从2007年起,资中县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活动,拨出专款在“资中之春”系列活动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演活动。
每年组织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中将非遗项目中型杖头木偶、盘破门武术、朱家直门武术等作为内容之一,分别到全县33个乡镇的企事业单位、学校进行巡回展演。
利用举办培训班和招收学徒方式进行“传帮带”,定期进行培训,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多方努力下,盘破门武术的初级套路开始在资中县中小学推广,并逐步成为课间操;曾氏糖画远赴俄罗斯表演,受到外国友人的热忱欢迎;资中木偶更是多次跨出国门,远赴新西兰等地进行国际友好交流.....
记者手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关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振兴,它反映了一个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发展水平。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后继有人,资中县的做法值得借鉴。
新闻推荐
(吴明)10月10日下午,资中县卫生局在县老干局五楼会议室召开了资中县“船城名医”授牌表彰大会。资中县相关领导、县卫生局中层以上干部、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中心(乡镇)卫生院、民营医疗卫生单位...
资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资中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