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空警报背后的内江往事

内江日报 2014-09-18 02:14 大字

今天上午10点,内江市准时试鸣防空警报。

内江的防空警报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故事?人们在听到警报时该怎么做?现在的防空警报是怎样发出来的?……近日,带着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走进内江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寻找答案——

◇本报记者李仁胜实习生张小丽黄小梅文/图

【历史记忆】·抗战警报

“土警报”预警及时,两次空袭中大量市民成功脱险

“7月28日11时50分,9架日机轰炸自贡后途经内江,先后在县政府(现市中区政府)、文英街、小西街、桂湖街、脚盆田空投15枚炸弹和燃烧弹……”

这是史料中关于抗战时期内江遭遇敌机轰炸的一段记录。据了解,在1941年的7月28日和8月22日,内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遭受日军两次轰炸,曾两次发出“预行警报”。由于警报发出及时,两次轰炸仅造成87人死亡,200余人受伤,大量居民由于掩蔽及时得以保全性命。

那时的防空警报是如何传递出来的?当时又是依靠哪些工具发布警报呢?

据80多岁的老人防工作人员袁盛炳介绍,在当时通信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防空情报来源只能依赖人工对空监视岗哨,借助望远镜、指北针、防空定向仪、飞机识别图等,用肉眼识别、监视敌机。当时的内江县、资中县和隆昌县均设有数十余防空监视哨,哨与哨之间距离不超过14公里,城区梅家山、东兴区高梁镇、市中区白马庙等地都是当时监视哨所在地。

“一旦发现敌机,就有人擎着写有‘敌机入川,预行警报\’的旗帜,边走边喊边敲锣。”袁盛炳说,当时,传递警报的工具非常简单,连手摇报警器都没有,只能通过警钟、锣鼓、军号、警报灯(夜间用)等发布预警信号。

“如果锣鼓声密如雨点,就是空袭警报,表示敌机已经来临。”袁盛炳介绍,以锣鼓为例,敲击的疏密程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警报信号,预先警报时,锣鼓声较空袭警报稀疏,而解除警报时,敲击的间隔时间就会更长一些。按照当时的防空管理规定,空袭警报发出后,各种交易场所应立即停止交易,关闭店铺,熄灭火种,街上行人应沿街道屋檐下快行,出城隐蔽避袭,不得吸烟。

就是依靠这样的“土警报”,在上述两次轰炸中,大量内江市民从日军的炸弹下逃过一劫。

【历史记忆】·防空洞

响应号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一批防空洞

从市中区繁华的交通路走过,“洞天家具城”格外引人注目。

除了入口处是一家皮包店外,里面大多数商户都在经营家具。洞内一侧各类现代化的家具罗列有致,而另一侧则留着一米左右的过道,不时有市民从此处经过,畅通无阻。

老内江人都知道,这里不仅是家具城,也是一处旧防空洞。因其冬暖夏凉的特性,每逢酷暑时节都会聚集大批市民在此纳凉。据了解,修建于1969年的“洞天商场”,主干道长约540米,宽约6米,含支洞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大小洞室30余个,必要时可以容纳约5000人避难。

据袁盛炳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集粮”的号召,全国兴起一股“挖洞”热,当时的内江也建设了一批防空洞。“洞天家具城”洞体即是新中国成立后内江修建的老防空洞之一。全洞共有三个出口,分别串起繁华的交通路、甘泉寺古玩市场和上南街,曾是为战时修建的一条疏散干道。

和洞天家具城一样,市中区四方块的地下商城等地,也是上世纪修建的防空洞。

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用途广

据市人防办工程科工程师莫云飞介绍,“根据《人民防空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应遵循‘平战结合,为民造福\’的方针。也就是在战时和平时都要充分发挥人防工程的功能,一个工程多种用途,平时可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旦战时需要,将无条件转化为防空避难场所。”

莫云飞说,内江市现有的公共人防工程大多都通过出租给商家经营的方式,对外提供就业岗位、服务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人防工程不仅能在战时防空,平时还能在缓解城市通行压力、用地紧张和安置人员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内江市已有数万平方米公共人防工程被开发利用,每年为国家创税收420余万元,直接解决社会就业600余人。而在酷暑时节,全市还有7000余平方米的人防工程成为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除了上述老防空洞,内江市近年来新建的不少商业楼盘均按照人防法规修建了防空地下室。这些防空地下室平时用于业主停车,看起来与普通地下停车场无异,其实是严格按照人防工程标准要求修建的具备防震、防毒气、抗爆、应急供水供电等功能的防空地下室,战时将是市民藏身避难之处。

“以洞养洞”,未来将形成地下防空网

“人防工程开发利用获得的收益,全部上缴国库并只能用于人防工程的修建和维护,以实现‘以洞养洞\’。”莫云飞介绍。

市人防办党组书记、主任郭锡琼说,“人防工程作为人民防空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未来,内江市将按照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布局,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形成阡陌相通的地下防空网。”

【延伸阅读】

■为何选在9月18日试鸣防空警报?

9月18日在我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许多城市都会在这一天试鸣防空警报,以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内江市自2008年起,确定每年9月18日在全市范围内试鸣防空警报,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并检验人防设备技术和运行情况。

■听到不同警报信号,我们应该怎么做?

记者从市人防办了解到,今日全市范围内鸣放的防空警报共有三种信号: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预先警报是发现敌人空袭迹象时发放的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在战争时期,当听到预先警报后,市民应立即准备好必须的生活用品、个人防护器材等,到指定的人防工事或公园绿地隐蔽。

空袭警报是发现敌人空袭明显征候或敌人临空袭击时发放的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战时听到空袭警报后,所有人员应听从指挥,进入人防工事隐蔽,关闭防护门,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节约用水,服从城市防空管制。在空袭时出现受伤人员,应采取措施进行自救互救,利用空袭间隙转到救护所救治。

解除警报是告知空袭危险已经解除的警报,连续鸣180秒(3分钟)。战时当听到解除警报后,隐蔽在人防工事的人员,应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有序撤出,各人防专业队伍立即进入相关位置,消除空袭后果。

“和平时期,市民听到试鸣警报可正常工作、生活。”市人防办指挥信息保障中心主任李亚清说,“每年防空警报试鸣之前,市政府都会发布试鸣公告,提醒人们听到警报时不要惊慌。”

■现在的警报是怎样发出的?功能有何拓展?

说到防空警报,不少人可能会立即想起战争影片里的老式手摇报警器。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小的警报器已变成了“高大上”的警报系统。

“在特定的时间,指挥员一声命令,控制人员轻点鼠标,全市的空袭警报器就会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同时响起。”市人防办指挥通信科科长徐方彩介绍说,“早在2005年,内江市就已经全部实现由单台控制的电动警报向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电声警报转变。”

近年来,全市已建成警报中央控制系统4套、人防卫星地面接收站1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万人以上乡镇安装防空警报,初步形成了室外固定警报与车载移动警报相结合、电声总控与多媒体分控相协调的新型防空警报网。

“除了战时防空预警,防空警报还可以设置专门信号,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发放灾情警报。” 市人防办副主任缪几明介绍说,“比如在大地震和特大洪水来临时,拉响警报可提醒人们及时疏散。”

新闻推荐

资中文庙大修 预计维修时间约一年

(实习生晏治权)“施工重地,谢绝参观”,10月5日,笔者到资中文庙采访,被大门上的警示语拦在门外,后因采访原因,才得以进入。据了解,资中文庙因年久失修,需进行大规模维修,并于9月25日起暂停对外开放...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