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中籍黄埔学员的抗战回忆:战场上,一头牛救了我的命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革命军官学校。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期间,该校培养了一大批军政人才。内江虽地处偏僻的西南地区,但前去投考黄埔的革命青年络绎不绝。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黄埔军校迁到大后方的四川,更多内江热血男儿投身黄埔,勤学苦练杀敌本领。
在黄埔军校创办90周年之际,内江市资中县一位黄埔学员用身上的累累伤痕,向世人展示了黄埔学员的爱国精神。
◇吴学中 本报记者 蒋小琴 文/图
他叫王佑禄,是黄埔13期学员,1937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成都分校。
6月10日,记者在王佑禄住所——资中县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教师宿舍见到了他。98岁的王佑禄卧病在床,但谈起作为黄埔学员的战斗经历,老人便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话语流畅。
肉搏战时小指被砍
王佑禄抬起左手,招呼记者喝水。被截去一截的左手小指头,在记者面前昭示着他的战火人生。
“这是从军校毕业第二年的端午节那天,在战场上负的伤。”王佑禄说,他出身贫苦,从小就有爱国思想,以文天祥、史可法、岳飞为榜样,14岁就投身军营,后考入黄埔军校。1937年,王佑禄从成都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二战区。
“二战区的司令长官是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是朱德,我被分在14集团军19军94师280旅560团2营5连任排长。”王佑禄回忆,当时,华北是二战区的主战场,部队的活动地点在平汉路、同蒲路、河南省的道清路、正太路、陇海线、北进路,主要是同日军的板垣师团、延水兵团作战。战争中采用的是运动战、游击战、破袭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战法,以破坏敌人的公路、铁路、桥梁为主。
1938年端午节那天,在河南丰邱大宝寨与日军打了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战斗一开始,双方为占据有利地形,相持争夺就打了半天。早上遭遇,争夺到中午,双方皆有伤亡。日落黄昏,日军见久战不胜,便用大口径火炮向我军阵地进行密集的火力攻击,然后短兵相接,进行肉搏。
“我用一颗手榴弹正在砸一个日军头部时,突然被另一个日军用刺刀把我的左手小指头砍掉一截。”王佑禄说,这时天色已经昏暗,双方都力乏难支,各自回撤。他则倒在地上,抓着一头牛的尾巴,被牛拉到坡下,才捡回了一条命。
最耻辱的战役终生难忘
谈话中,王佑禄撩起衣服,让记者看他左侧腰部一块鸡蛋大的伤疤。王佑禄说:“这是在中条山同日军激战中受的伤。当时,日军的弹片击中我的左侧腰,被战友背下阵地,住了二十多天战地医院,伤口才基本愈合。”
中条山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位于黄河大转弯处的北岸,东西长约170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它是华北沦陷后中国正面战场在黄河以北所保有的唯一个较大而突出的阵地。
1938年初至1941年5月前,日军曾先后13次大举进攻中条山,企图打开这条黄河北岸防线,向黄河以南进犯,都被严阵以待的中国抗日将士一次一次打退。由于中条山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西有潼关为屏障,南护洛阳,北接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当时,国民党正规军在那里部署了26个师。
1941年5月7日傍晚,日军再一次进攻中条山,打响了中条山战役。
“我当时在560团2营任1连连长。5月8日中午,我师阵地左家湾在日军大炮、飞机的连续攻击下被突破,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死伤惨重。部队联络不畅,被敌分割,最后弹尽粮绝撤出中条山,向黄河南岸败退。”王佑禄略显失落的说道。
中条山战役共进行了43天,侵华日军投入兵力逾10万,中国军队约18万人,最后以日军攻占中条山而宣告结束,这是“抗战史中最大的耻辱”。
解放后尽力做好工作
抗战胜利后,王佑禄回到了资中老家,在国民义务劳动服务团任少校督导员兼总务处长。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同年底,资中解放。王佑禄响应号召,将其保管的档案、器材交给资中人民政府。1950年,他参加了教师职员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又响应号召,回乡当农民。
后因有文化,王佑禄在原资中县银山区做义务教员、文书,并协助农会查田评分,划分土地等工作,之后又做过糖厂甘蔗司秤员。“对于党和政府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是尽心尽力去做好。”王佑禄说,他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
“我非常感谢政府,逢年过节来看我,给我慰问金,为我治病,我的生活很幸福。”王佑禄还有一个心愿,“我为新中国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我愿意死后把器官捐给需要的人。”
新闻推荐
(上接一版)自2011年上任以来,吴小平带领全乡党委班子成员,让板栗桠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被称为“离城最近、上访最多、矛盾积怨最深、基础设施欠账最多、干部队伍最难管”的“五最”乡...
资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资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