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凡钰和她的“金陵十二钗”
一枚绣花针,一只小凳,她安静地埋首刺绣世界,飞针走线。
69种色线,180多个日夜,12个古装美人跃然画上,栩栩如生——
◇顾靖玲 本报实习生 杨彩红 文/图
47岁的刘凡钰是资中县双龙镇青龙嘴村人。她自小便喜欢绣花,可一直没有时间,外出打工,后来回到家里忙农活,忙家务,带孩子,照顾病重的哥哥,直到日子空闲下来了,她决定重拾爱好。
在刺绣的选题方面,相对于高山流水、巍峨风光,刘凡钰更喜欢花鸟虫鱼,对古装人物更是情有独钟。去年6月的一天,在一家卖十字绣的小店里,她无意之中瞥见了一幅长逾两米的《红楼雅叙》,画中穿着精致、形神兼备的金陵十二钗让她眼前一亮。从此,她便开始了人生中最长的一次刺绣生涯。
“白天难,晚上易。”这6个字,是刘凡钰刺绣的“要诀”——白天光线好,绣难一点的;晚上光线不好,绣简单一点的。
为了节省时间,刘凡钰恨不得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白天一放下碗筷便埋首在十字绣里,晚上还要“加班”3个多小时,常常做梦都想着刺绣的事。
两个多月后,刘凡钰的肩周炎和颈椎病一起爆发,她只得停下来休息。可一想到画卷还没有绣完,她就无法静心。
“那时,只要觉得稍微好一点了,我就会拿着针继续绣。”终于,在今年春节前后,刘凡钰完成了长逾2米、宽逾1米的《红楼雅叙图》,12个姿态各异的古装美女跃然“布”上,栩栩如生。
“她做事,特别认真细致。”不仅是姐姐刘蕃春,认识刘凡钰的很多人都这样说。
在绣第三个人物时,刘凡钰细心地发现,图样上,人物头钗上有吊坠,而十字绣上的图案没有。缺少吊坠,终是美中不足,这可怎么办?为此,刘凡钰好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后来,她灵机一动,计算好吊坠的大小,凭着精湛的技艺,将吊坠补了上去。
然而,由于线种繁多,颜色繁杂,细心无比的刘凡钰也有大意的时候。在绣黛玉花锄的锄柄时,她将39号线错用成了38号线。所幸刚一起头,她就发现了。
十字绣针法虽然简单,但要讲究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眼力非凡。
如一朵牡丹,仅是叶子就有深绿、浅绿、嫩绿等多种色彩,再加上叶子中间的花,整个刺绣十分繁复,每一样色彩都不能遗漏。
“绣的时候,穿针引线都得小心翼翼,每个格子的前后走向都要注意,千万不能将四分之一格看作三分之一格,还要防止线头滑脱或者有所疏漏。”每次绣完一片树叶、一朵花,刘凡钰都要反复检查。
“绣一个人物,要花近半个月时间。”刘凡钰说,最难绣的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她的穿着打扮比其余11人更为精致,衣饰繁花似锦,头上珠钗满髻,刺绣的难度足足提高了一倍。纵然如此,她仍没有漏掉一针一线。
说起画里的人物,刘凡钰的话多起来了。她指着画中一个肩扛花锄、锄挂花篮、模样不胜柔弱的女子笃定地说:“这是林黛玉。”
她解释道,由于早些年看87版《红楼梦》,对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印象尤为深刻,如今方能一眼认出。
在绣黛玉花锄时,刘凡钰常常思及黛玉葬花和香消玉殒的情景,联系到哥哥重病,更是悲从中来,感同身受。
“这幅《红楼雅叙图》是在我哥哥生命中最后的时光里绣出来的,我会将它送给我儿子,希望他一直记得那段艰难的日子。”刘凡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晓龙文/图春回大地万物新。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资中“两会”隆重召开,从4月18日资中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到4月20日资中人大十五届四次会议闭幕,“两会”的召开,吹响...
资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资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