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团聚 让乡村热闹起来
龙孔村舞龙。
马富杨家年夜饭。
编者按:忙碌了一年,家人终于重聚屋檐下。走走亲戚,看看家乡,品尝妈妈的味道,述说各自的打拼与收获……乡村过年,年年相似,却又年年添新味。□本报记者 任云 文/图
贴对联、放鞭炮、逛庙会、抢红包……平静的乡村热闹起来。2017年的鸡年春节,农村过年既有年味十足的旧习俗,也有富有时代感的新意。
西昌小伙马富杨:
腊肉火腿就是年
“一进屋闻着腊肉火腿香,就觉得有过年味了。”在上海打工一年,西昌市礼州镇桂林村的小伙马富杨回家过年,最馋的就是家里腌制的火腿。他觉得“上海吃的偏甜,不太合口味。”为准备过年,小马家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 “杀年猪”,亲朋好友齐上阵,宰杀年猪,熏腊肉、灌香肠、腌制火腿,为年夜饭的“硬菜”做准备。
腊肉飘香的时候,也是年到了。大年三十母亲忙碌做年夜饭。说是年夜饭,却是在中午吃,所以必须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腊月二十九上街买鱼买菜买年货,炸好酥肉、花生米备用。大年三十,母亲张罗饭菜,小马和父亲贴对联、放鞭炮。今年小马家建起了新房,搬新居,过新年,马富杨特意为自家大门选了一副“人顺家顺百事顺,福多财多喜乐多”的对联,希望日子越来越好。
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守岁则是惯例了。大年初一开始,村里一年一度热闹的庙会就开始了,舞龙、舞狮、打腰鼓……节目多得看不完,耍累了来一碗当地特色的凉粉,就是过年了。
广安市广安区蒋婷婷:
今年龙灯会舞出脱贫后的喜悦
大年初七,广安市广安区龙孔村的蒋婷婷一家点燃火炮,迎接祥龙进屋,期盼带来福气和好运。以舞龙方式庆祝新年,当地称为“龙灯会”,是龙孔村代代相传的习俗,龙孔村的“龙”,便得名于此。
龙孔村“龙灯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当年邓氏族人从江西迁徙四川途经湖北突遇洪水围困,由于上天保佑而平安到达龙孔村安居乐业,此后便在岁末以舞龙作为感恩仪式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龙灯会”从大年三十持续到大年初十。大年三十“请龙”,初一开始进村入户,给村民拜年祈福;初十之前,挑个吉利的日子,村民聚在一起吃席,话话家常,聊聊新年的期盼;初十村民将龙送到江边烧掉,是为“送龙”,祈盼一年的平安顺遂。
“以前村里穷,龙灯会也断断续续,规模也不大。今年舞龙格外热闹,不仅仅是在龙孔村,舞龙队还给镇上、邻村送去了祝福。”蒋婷婷说。
这个春节是龙孔村脱贫后的首个春节,蒋婷婷家也脱贫了,春节前几天刚搬进4居室敞亮的新居。在村里帮扶下,她家里养了猪、鸡,老人看病,学生上学都有了保障。对蒋婷婷一家来说,今年的龙灯会格外有年味,不仅有春节的热闹,更有脱贫后的喜悦。
威远县林军:
带着爸妈微信抢红包
“回家过年,肯定少不了发红包。”在成都工作的林军今年回内江威远县永农村过年,不仅仅给家里的小孩子发了红包,还给自家父母包了红包。“小时候过年他们给我发红包,现在换我给他们发。”
同样是发红包,今年从成都回乡过年的谢玉凤让家人赶了一回互联网抢红包的时髦。谢玉凤建了一个名为“阖家欢”的微信群,把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们全加进来,春节期间最“闹热”的就是一家子抢红包,尽管有时只抢到几分钱,但是大家耍得开心。“一开始老汉儿搞不懂,嫌麻烦不愿和我们玩,后来一看全家抢得热火朝天,很有趣,又让我们教他。”谢玉凤不觉得微信抢红包会淡化年味,“村里和以前不一样了,上网很方便,大家的生活习惯也在改变。”她觉得,自己建的这个群不仅可以抢红包,也让一家子联系更紧密方便了。
江安县刘伟:
回家过年找不到路了
“去趟县城,居然找不到路了。”在广东打工、家住宜宾江安县铁清镇玉泉村的刘伟感慨家乡变化太大了。过年前为了购置一些年货,刘伟开车进城,在城边上打了几个转就是没有找到路。路拓宽了,新城区也在拓展,发展太快了。
即便是在玉泉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村公路修通了。这次春节返乡,坐火车到宜宾市以后,转乘大巴直接可以到家门口。以前,只能到镇上转车。村里的入户公路也修通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而以前刘伟家由于位置比较偏,家门口只有坑坑洼洼的田间小路。
路修通之后,激活了村里的发展思路,去年村里种起了草果,目前已经开始见收益,刘伟家也种了几亩,预计明年的收益在两万元左右。刘伟的爷爷联合亲戚还挖了池塘,养起了鱼,前期已经投放了鱼苗几千尾。这次回家过年,刘伟走亲访友,又实地考察发现,种草果、养鱼,成本不高,需要的劳力不多,在外打工七八年的刘伟对回家创业有点动心了。
新闻推荐
(杨文娟记者吴晓龙)2月17日,市“农民夜校”示范授课威远县分课堂在严陵镇兴家村开讲,威远县委相关领导出席,各镇党委副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兴家村50余名村民代表参加了学习。此次兴家...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