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法治的力量深入人心——内江市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内江日报 2016-01-05 23:17 大字

◇本报记者 兰萍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法宝。

建设“法治四川”,是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治蜀兴川的重大战略部署,功在当前、利在长远。从内江来看,推进依法治理,既是推动内江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重要抓手,又是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法治根基。

内江市上下始终着力推进依法治市,普法工作持续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不断强化——

2015年2月15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内江市中级人民法院为全省设立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三个试点法院之一;

市教育局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以全员合同管理为抓手,充分体现契约精神;

为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内江市大力推进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建设,扎实开展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

普法为先

夯实依法治市基础

法治,是安邦固本之基。推进依法治市,普法是基础。

近年来,内江市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快推进法治内江建设,切实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近日,内江城区101路公交车上,一部《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动漫普法短片正在播放,逗趣的卡通人物,幽默的台词,逗笑了车上十余名乘客。

当前内江城区有184台公交车播放普法短片,每天观看量在30万人次左右。”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子只有3分钟,乘客坐一个站也能看完视频……

去年以来,内江市民满眼是“法”:翻开报纸可看《法治内江》,打开电视能观《开庭说法》;外出乘车,“公交普法万里行”与君同行;漫步街头、广场或乡村,“法治公园”、“法治广场”、“送法下乡”、“法治文化一条街”等,不时映入眼帘……

值得一提的是,内江法治宣传主打“多元化、动态化”,在传统的贴标语、挂横幅基础上,更多让文字“动起来”。

“以前的宣传大多停留在纸上,形式单一。当前,互联网已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借助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等新载体,普法宣传也实现了提档‘升级\’。”市司法局局长朱世昌说。

除将公交车作为流动普法站外,内江市还通过本地《开庭说法》栏目,精选16个发生在当地人身边的真实案例公开播放;创作8个普法剧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木偶”为载体,深入县、乡、村巡回演出。

“这些方式,都是以具体的画面、声音,让‘法\’从枯燥变生动,增强趣味性,让群众更乐于接受。”市委副秘书长、市依法治市办主任肖从亮介绍。

法治的力量已经浸润人心。

走进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随处可见风格新颖、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牌、文化墙。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吴培代介绍说,“通过普法宣传,老百姓更加自觉学法、更加懂得用法了”。多年来,四方村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法律宣传办法,如,法律条文贴上墙、法治文化进长廊、宣传手册送到家、法律讲座常态化等。

“以前一个月30天都在处理邻里纠纷、社区环境问题,如今一个月也就两三件。”东兴区东风社区网格员游德说。对此,尚腾新村的法律顾问张友新颇有感触:“村民遇到疑难的法律问题,都会向我咨询,解答清楚了,群众满意了,纠纷自然就减少了”。

此外,为让市民全方面接触法,内江市开展了“依法治市宣传教育月”活动,设立30个大型法治户外广告,设置1800个宣传栏,制作各类宣传标语15000余条次。同时,在本地主流媒体开设“依法治市”专栏、专刊,坚持每周播发2条以上依法治市信息,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经常化。特别是突出重点人群的宣传,坚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将依法治国列为党校必修课,完善法治培训、法治讲座、学法考试等制度。

依法行政

厘清政府权力清单

“法治内江”呼唤法治政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法行政是推动法治建设的核心。

对市民而言,“听证”这个词已不再陌生。内江市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水电价格,出台教育、医疗等与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政策前,都有听证的环节,专家、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都会被不同程度地吸收采纳,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广泛征集民意,让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标志着内江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脚步更加坚定。

法治政府,首先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厘清政府的权力清单。

去年以来,内江市继续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四川省党内法规制定办法》,建立健全了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集中清理了全市党内规范性文件,市委办对1998年至2014年印发的内江市党内规范性455件文件进行了审核清理,建议废止157件,宣布失效39件,继续有效227件,需修改32件,确保内江市党内规范性文件严谨合法。内江市规范性文件基本做到制定规范、审查严格、清理彻底、报备及时无漏,备案率均为100%。

“同案不同罚”“同城不同罚”“合法不合理”……针对执法不公正问题,“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开透明、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信息公开,明晰执法环节,才能有效推动政府依法办事、依章办事、依规办事,才能保障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内江市从源头上减少执法人员随意自由裁量的空间,给权力运行套上了“紧箍”。按照《四川省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规定》的要求,印发了《关于制定行政执法权裁量标准的通知》,明确了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的工作要求、步骤和完成时限。目前,共有15个部门(单位)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制定完成了本部门裁量权标准,并在行业内部公布具有典型意义的行政执法裁量权案例。

法治政府并不是什么都插手,该管的要“管得好”,该放的要“放到位”,营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

去年,内江市投资700余万元,打造集市民热线“12345”、市级问政平台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阳光信访业务平台”,覆盖县(区)、市级部门等114个单位,80%的乡镇(街道)建立视频接访点,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反映事项。

同时,全市清理、调整、下放、规范行政审批事项288项,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84项,行政审批效率综合提速78%,精简率和提速率都位居全省前列,群众办事更方便了。

公正司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正是法治的灵魂,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能否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是检验“法治内江”成效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尺。

日前,记者走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在门前的触摸屏一点,内江中院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一目了然……

内江市在深化依法治市工作中,强力推进“阳光司法”,加强司法公开信息化建设。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司法公开”平台,效果显著,并已在全省其他法院推广。

据了解,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到2015年9月30日,全市上网公开生效裁判文书20519份,公开率100%;公开开庭信息26966条,执行信息8022条。“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收到网上申请立案346件,成功立案236件。目前,三大平台的访问量已达10万次。

值得一提的是,市中级人民法院还致力于在推进未成年人审判试点工作上下功夫,并于2015年2月15日,被省高院确定为全省设立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三个试点法院之一。

司法公开化,是司法公正的一扇窗户。通过执法办案信息公开增进了公众对司法的了解和信任,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样,市检察院一直致力于探索“阳光检务”。2005年,市检察院率先在全省开通“职务犯罪预防网”,特别是“QQ举报”的创新推出,激发出群众反腐热情,开办至今点击量近百万人次,群众举报贪腐案件上百件。这一新型模式,受到高检院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说到阳光司法,就不得不提内江市检察院率先在全省制定“两法衔接”工作规程。2011年2月,中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意见下发后,市检察院牵头,于同年11月制定了内江市“两法衔接”工作规程,在全省走在前列。同时,市检察院还受委托为省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在全省实施。从2012年开始,内江市正式建立了检察院与政府法制部门共同牵头的两法衔接工作双牵头机制。建立了两法衔接工作考核机制,健全了联席会议机制,对两法衔接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联合调研和督促检查,适时通报情况等。

站在新的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为司法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全市司法部门将继续积极探索实践,努力维护司法公平、公正、公开。

法治引领

打造幸福美丽内江

建市30年的内江历经风雨洗礼,站在法治建设新的历史节点,敢于创新的内江人以法治为引领,掀起了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热潮,以生动的实践赋予了“法治内江”新内涵。

前不久,在资中县城办公的律师毛国超接到重龙镇文庙口村村民打来的电话,对方想咨询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的事。毛国超被资中县聘为首批村级法律顾问后,为重龙镇8个村的村“两委”、村民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援助服务。“一年多来,电话由多变少,懂法的村民多了起来。”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如今在内江1953个村(社区)已普遍建立,村民有事找顾问,干部决策请教顾问已成习惯。而在市、县(区)一级,内江建立“法律顾问团”,把单一单向的“法律顾问”,拓展为结构多维的“法治空间”:市委公选一位法学博士主持政策法规科工作,对近几年3000多份党内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甄别”;公开比选法律团队,将“把关”由政府延伸至“四大班子”;依托重点高校及法学院,与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签约,为依法治市提供宏观及理论支持。

“要发展,不依法不行!”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祥认为,要抓住村民自治这个“牛鼻子”,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依法治村,把法治思维和理念嵌入“四个民主”,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良性发展。

“无论是宣传法律还是制定居民公约,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市依法治市办的郑希说。

在“法治精神”引领下,一个个“内江模式”频现:

2007年,市检察院与内江师范学院合作成立全省第1家、全国第3家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开辟“校地合作”的研究模式。到2015年,研究所已完成《内江市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的防治研究》、《四川省工程建筑领域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研究》等20余项课题。由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创作,研究所出资拍摄的《麻将人生》、《变脸》两部廉政教育短片,到香港参展。

在全国率先推行“契约”管理模式,这是市教育局对“依法治教”的成功探索。2013年,内江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合同管理,学校分别与教师、家长、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目前,全市已有47.6万学生签订合同,该经验得到教育部肯定。

2014年以来,内江市妇联深化“立体维权三步曲”品牌工作,已经由最初的“事前导向、事中参与、事后跟踪”——“维权三步”,扩展深化细化“三步、九项”工作内容。

……

“法治内江”奏响了一曲和谐美妙的乐章。学法、普法、用法、护法环环相扣,美丽内江,在依法治市中阔步前行,充满活力!

新闻推荐

加大桥梁监管 修复病害桥梁威远县开展桥梁安全隐患大排查

(蔡素丽记者徐静)按照省、市、县主管部门的要求,威远县近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利用高倍望远镜、钢尺等工具对桥梁的基础数据、病害等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检查。据了解,本次排查的桥梁共...

威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威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