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竹竿舞、抛绣球、唱山歌、尝美食……游客在园博园体验壮族优秀传统文化 壮乡风韵让人沉醉非遗技艺精彩纷呈

南宁晚报 2019-04-05 05:30 大字

民族文化汇演在园博园精彩上演 本报记者 潘浩 摄园博园核心景区广西园、清泉阁一带的精彩活动吸引来大量游客观赏体验 本报记者 潘浩 摄?

滚铁环真好玩

本报记者 潘浩 摄▲游人欢快地跳起竹竿舞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龙狮欢腾 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欢乐芦笙踩堂舞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壮乡特色美食长龙宴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民俗大巡游“彩凤欢飞”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游客体验点米成画非遗技艺 本报记者 赖有光摄

■本报记者 赵金玲 陈蕾

4月4日,2019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南宁市主会场活动精彩上演,让市民和游客在好看、好听、好玩、好吃的文化体验中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透过一个个生动的特写镜头,让我们共同回味活动现场的精彩瞬间。

游客沉醉于民俗风情

竹竿舞跳起来、绣球抛起来、山歌唱起来……活动当天,园博园广西园区推出各种色彩斑斓的壮族风情体验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到处欢声笑语,洋溢在一片欢乐和谐的海洋中。

其中,“心尖上的三月三——体验民族智慧”包括各少数民族民俗歌舞展演、婚嫁习俗、抢花炮、歌圩对唱等传统民俗活动及抛绣球、斗竹马、跳竹竿、滚铁环、板鞋竞技等传统体育游艺活动,从民俗、体育、时尚等多角度展现壮族文化,邀请游客参与体验。

看,游客欢快地跳起竹竿舞,在竹竿间轻盈跳跃,有节奏的竹竿撞击声、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瞧,欢乐的歌声在空中回响,游客们尽情沉醉在浓郁的民俗风情中。

“感觉好嗨,好开心。”游客陈先说,来到这里,参加唱山歌、跳竹竿、抛绣球等“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处处感受到壮族人民的热情好客,看到红红火火的歌舞场面。让游客们领略到广西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了解壮族山歌和壮族文化,非常开心。

诱人美食尝遍民族特色

除了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壮族三月三”的特色美食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五色糯米饭、壮粽、糍粑等特色美食也格外吸人眼球,挑人味蕾。

在园博园广西园区,老友粉、壮族五色糯米饭、横县大粽、宾阳酸粉等传统美食展销;现场制作横县茉莉花茶、南山白毛茶、五色糯米饭、马打滚、打糍粑等传统工艺。不少市民、游客品味舌尖上的“壮族三月三”,体味休闲假期。

在活动现场,无论是五色糯米饭,还是糍粑、粽子等美食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这些特色小吃均为纯手工制作,绿色的叶子和农家竹编器皿就是最天然上等的包装,吃货们对美食赞不绝口。

“五色糯米饭很好吃,糍粑也不错。”游客梁女士说,吃是了解风土人情的一种方式。“壮族三月三”不仅民俗活动人气旺,特色美食也格外挑动人的味蕾。通过品尝“壮族三月三”这些特色美食,对广西传统民族风俗又有了进一步认识。

壮族婚俗表演吸引眼球

说起婚嫁习俗,相信西式婚礼、中式婚礼大家都不陌生,可是壮族的婚嫁习俗估计大家还是见得比较少吧。那么,壮族婚礼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透过古代、近代以及现代壮族婚嫁习俗表演,现场游客一饱眼福,近距离感受别具一格的壮族婚嫁习俗。

首先出场的是武鸣古骆越壮族婚嫁队伍,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古骆越壮族花轿,坐在轿子里的是古骆越壮族新娘,走在轿子正前方的是古骆越壮族新郎。新郎和新娘的礼服均采用壮族织染土布缝制,同时采用大量手工刺绣进行装饰。随后,古骆越壮族婚俗表演开始了,新人行三拜大礼、系红绳、上交心酒等。

紧接着,武鸣近代壮族婚俗、现代壮族婚俗表演精彩上演,均让现场的游客感受到了浓郁的壮民族风情。游客张女士说,每一套新娘衣服上面的花样都不一样,都很好看。看了几场不同的壮族婚嫁习俗,她了解到了壮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感受了武鸣骆越文化生态和多元文化交织融合的秀美旖旎。

令人佩服的是,婚嫁习俗表演的古骆越壮族花轿是由武鸣区纳福彩绣工艺的传承人、今年68岁的陆兰珍根据儿时记忆进行高度还原的,整个花轿的设计制作历时两年零三个月。陆兰珍希望壮族的年轻人回归古老的婚俗文化,从西式婚礼回归壮族民俗婚礼,体验独特的民族婚礼。

百名秀娘巧手话传承

色彩斑斓的壮锦,精巧可爱的“渡河公”、好玩有趣的点米成画,在园博园广西园区“指尖上的三月三——体验民族技艺”区域,各种非遗手工艺品与市民和游客们亲密接触,让大家在体验制作的过程中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壮族妇女生小孩,娘家要为她送上手绣背带,上面的图案寄托着生命崇尚、子孙繁衍昌盛的朴实愿望。”手捧一幅精美的手绣背带,壮族刺绣传承人蓝淋耐心地解说壮锦纹饰的寓意。来自马山壮美坊的近百位绣娘现场演示了壮绣的基本针法,让许多市民和游客跃跃欲试。

在这些绣娘里,还有不少母女搭档。45岁的韦桂梅和11岁的李林便是其中之一。别看李林年纪小,学习刺绣已经有4年时间了,原来李林只是觉得妈妈做的刺绣很好看,现在她自己也迷上了刺绣,而古老的壮族刺绣技艺更在母女俩一针一线的交流中得以传承延续。

一场春雨带来惊喜邂逅

下午1时,在园博园演艺中心,第三场民族文化会演即将精彩上演。此时,一场突降的春雨让原本在东盟园里举办的东盟大联欢不得不暂停,受邀前来参加展演的泰国、越南、老挝、印尼、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团体及留学生相继来到演艺中心,与来自国内和广西本地的表演者们共聚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艺术碰撞出新的火花。

65岁的黄丽青自信地登上舞台,唱起了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壮家乐》,传递壮乡人民的喜悦之情;高亢嘹亮,持续近30秒的长音让云南大理“歌王”姜宗德和“歌后”李宝妹一开口就技惊四座;老挝留学生阿里大盘着发髻,身穿传统筒裙,随着乐曲节拍优雅地舞动身姿,展现古朴自然的老挝民间舞蹈……

舞台上精彩继续,舞台下气氛热烈,优美的民族音乐成了共通的语言。“我以前不知道‘壮族三月三’这个节日,没想到广西的山歌那么好听。” 泰国艺术发展大学学生诗丽甘是第一次代表学校来南宁参加“壮族三月三”活动,对于这里的一切都感到十分新鲜,她也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壮族文化,了解南宁。

创意点亮传统文化内涵

金属特有的质感如同波光粼粼的水面,映衬着山的倒映,点缀其中的花山壁画图形符号仿佛古骆越人从千百年前的战争、祭祀、礼仪中跃入眼帘般生动。这件名为《喀山·乐人·那水》的金属雕塑让人感受到花山文化所历经的风雨洗礼和时间打磨。

雕塑创作者是来自南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老师梁洪,他深有感触地说:“广西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之中,可以增强文创产品的美感和实用价值,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创意集市里不仅能欣赏到南宁市各高校老师和学生们的作品,还有广西博物馆带来的系列文创产品,从手机壳、杯垫,到雨伞、布包,以及精致的家居摆件,这些精致实用的文创产品让国宝级的馆藏文物从“藏品”变“产品”,也让古老的广西传统文化元素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新闻推荐

南宁开通两条临时扫墓专线 小长假期间公交和地铁将增大运力

扫一扫,看详细情况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黄占玲)4月3日,记者从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为了方便大家扫墓以及参加南宁周边“壮族...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