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有温度 产业有动力——点亮“美丽钦州·宜居乡村”之垭山村篇
工作人员热情服务群众
本报记者 尹莉莉 摄影报道
村子美起来,办事不出村,家门口就业,腰包鼓起来,如今在垭山村,村民的这一愿望正转变为现实。
沿着干净整洁的公路进入钦北区那蒙镇垭山村,道路两边绿树成荫,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让人眼前一亮。宜居乡村建设让村里的环境越变越美,村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服务惠民暖民心
来到垭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大厅里挤满了来办事的群众,好不热闹。现场,村干部正在耐心地解答群众的问题。“群众是来办理征地签字确认的。”垭山村党支部书记韦湖光告诉记者,国道征地325公路那蒙段19.3公里,涉及那蒙段约800亩,其中垭山村委会征地120亩。
征地过程中,矛盾纠纷不可避免,为了确保被征地村民的切身利益,使得征地工作顺利开展,村委会干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上门一家一户耐心解释,及时做好调解工作。“目前征地已完成测量,90%以上的农户已签字进行确认,征地完成了110亩,预计这个月可以全部完成征地的签订协议工作。等下一步征地补偿资金到位,就可以把新征的土地交给业主开工使用。”韦湖光说。
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墙上,张贴着党群服务、就业服务、社保服务……7项服务项目的内容和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详细清楚。“过去不知道该去哪办怎么办的业务,现在一目了然,还不用自己跑腿。”村民董华忠说。
“为更好地建设宜居乡村,我们积极开展‘服务惠民\’工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让村民办事不出村。”韦湖光介绍,垭山村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引领,推进“一个中心”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重点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等六项服务,确保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产业富民腰包鼓
垭山村是今年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开展“六项服务”暖心惠民的同时,“产业富民”推动了产业扶贫,村里的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开始形成,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
记者来到垭山村特色苗木种植基地,一大片绿油油的沃柑苗呈现在眼前,右边几个大棚里的竹荪长势喜人。“这是我们村的集体项目,面积18亩,种植有沃柑苗、芒果苗等,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预计年收益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我们希望通过村集体经济项目,争取今年完成脱贫的目标。”那蒙镇副镇长黄三开说,特色苗木种植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
瞄准苗木种植市场的好前景,2017年,垭山村村委把特色苗木种植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来发展。“苗木种植好后,主要销往武鸣、百色、湛江、云南等地,当地客商一般会直接过来收购。”黄东滨说。
黄东滨是垭山村民兵营长,还是一个经济能手。他种了20万棵苗木,有积壳苗、香橙苗、砂糖橘苗。“一般种成要两年,按照市场价沃柑苗6.5元/棵,砂糖橘苗3.5元/棵,预计年收益可以达到50万元。”他说,种植苗木比较好管理,现在采用机器喷洒农药,只有忙的时候才需要请上一两个人来帮忙。
2017年3月,垭山村村委组织成立康民合作社,主要负责管理村集体经济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合作社中,进行苗木种植,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村民黄俊如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看到村里苗木的种植发展前景后,2017年辞去外地工作回乡发展。
垭山村还建有一个特色苗木产业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拥有苗木基地1000多亩,主要生产芒果、柑橘和香水柠檬等果树苗木。“下一步,我们将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引进龙头企业,鼓励带动村民加入合作社,促进‘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模式形成,将示范区创建成为集苗木生产与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林业景观、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相互协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苗木产业示范区。”黄三开介绍。
垭山村,以宜居乡村建设为引领,正走出一条村子美、村民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记者走进锣圩镇济力村村民潘易高的竹鼠养殖基地看到,潘易高沿着鼠池将竹片投进鼠池,竹鼠吃得十分欢乐。潘易高是锣圩镇济力...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