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招解两难 南宁市武鸣区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观察

广西日报 2017-12-27 07:14 大字

本报记者邓盛龙通讯员方海仕

12月22日,位于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九联村的鸣鸣果园示范基地,1200亩黄橙橙的沃柑挂满枝头。“今年产量预计有200多万公斤,第一批将在春节前上市,订单价为14元/公斤。”基地总经理蒙曰添说。

鸣鸣果园的丰收,让玉元村第一书记王治国喜上眉梢。玉元村是马头镇贫困村,今年6月,在武鸣区统筹安排下,玉元村5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鸣鸣果园,从而一举解决了玉元村缺少集体经济的窘境。

像玉元村这样的“飞地”贫困村“股东”,鸣鸣果园一共有9个,分别来自太平、马头等4个镇。蒙曰添说:“9个贫困村带来共450万元扶贫资金注入,这帮了我们大忙。”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武鸣绿世界生态农业公司。2015年,该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陆斡镇桥东村兴建了占地280亩的墨羊种羊养殖基地。今年6月,公司新增桥东村、西边村等5个贫困村股东,获300万元扶贫资金注入。

让贫困村成为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的股东,通过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创新,武鸣区趟出了一条用“飞地”模式帮扶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这条路是被逼出来的。今年3月,该城区对辖区40个贫困村家底摸底。其中,集体经济收入最高的不过4万多元,1万元以下的占大多数,有8个村为0元。

在摸清贫困村家底后,武鸣区以2142万元各级扶贫资金为城区40个贫困村招募“小伙伴”,引来近20多家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报名。经激烈竞争,最终鸣鸣果园等8家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入围。今年6月,城区政府、企业、贫困村签订三方协议。根据协议,企业年给贫困村的分红为8-10%。因为企业(合作社)不在贫困村,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集体经济”模式。

今年6月,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编印了《广西精准脱贫攻坚简报》红榜,对武鸣的“飞地模式”给予高度肯定。截至11月底,该城区4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或超过2万元。

今年,玉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近4万元。其中,鸣鸣果园7-11月贡献近2万元,该村千亩构树基地劳务报酬贡献2万元。“构树产业今年刚起步,有鸣鸣果园兜底,到2020年,玉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肯定突破5万元。”王治国说。

“‘飞地经济\’这个模式好,同时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难两大难题。”蒙曰添说。

新闻推荐

(上接4版)

(上接4版)南宁市邕宁区直属机关保育院莫小华●人物简介莫老师坚信作为教师,只有用真情感染孩子,用爱心去关注孩子,才能使老师的教诲像滴滴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十多年里,她勤恳敬业,在普通而平凡的幼教...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