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教育局荣获自治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南宁日报 2017-12-13 06:25 大字

民族教育活动在南宁市中小学校蓬勃开展。图为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开展民族教育主题活动文艺汇演现场。天桃实验学校嘉和城校区开展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天桃实验学校天桃校区民乐团参加2017年第19届南宁市中小学艺术节荣获金奖。秀田小学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校会。

近日,在南宁市召开的纪念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60周年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先进表彰大会上,一批单位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南宁市教育局榜上有名。近年来,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民族教育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紧紧围绕“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有效推进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不断开创首府民族教育新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

系统谋划首府民族语文教育发展

一直以来,南宁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具体负责,精心组织,加强指导。

强化政策支持。将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政策、项目、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全区率先设立市本级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2011年起专项设立市本级少数民族教育补助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等工作,目前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达1400万元。如2016年,兴宁区获得民族教育专项资金26万元,主要用于升级改造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柏汉族多声部平话山歌传承基地——山歌训练室改造和文化长廊建设以及壮汉双语教学工作。

健全工作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推进会,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切实加强民族语文工作整体规划和统筹,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有成效。

强化舆论宣传

营造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氛围

市教育局还充分发挥各中小学校的资源优势,创新载体,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升旗活动、主题班队会、家长会、校园广播、黑板报、文化墙(园)、文化长廊、电子屏幕、手抄报等方式,向广大学生、教职工和家长宣传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进展、成效,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同时通过举办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开展壮语山歌文艺表演和“五言壮欢”山歌对唱等,加强了民族文化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拓宽了民族文化教育的渠道,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如青秀区新兴民族学校建设的“美丽广西”微缩人文景观墙,形成了壮族文化瑰宝《布洛陀经诗》和“壮哉壮族!”花山壁画,班级铭牌以少数民族名称命名。

强化课程实验

实施壮汉双语教学实验成效显著

目前,市教育局分别在武鸣、上林、横县、宾阳、马山、隆安、青秀区、兴宁区等8个县区的27所小学、8所民族中学开展壮汉双语实验教学工作。各实验学校实施了自治区壮汉双语教学二类模式,将壮文纳入课程内容,并分别达到义务教育阶段一、二年级每周4节,三、四年级每周3节,五、六年级每周2节,七至九年级每周2节的课程设置要求,实现了学生壮汉双修的目标。

同时,统一使用了广西中小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二类模式壮文教材,使教学活动有专业、科学的载体,初步达到“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效果,壮汉双语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各学校学生除具备一定的壮文读写能力外,还积极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全区小学生讲标准壮语故事比赛、壮汉双语教师说课比赛、壮汉双语课件制作比赛、壮汉双语学校学生才艺表演等,均获较好成绩。

强化基地建设

助推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快速发展

市教育局把抓好基地建设作为推进少数民族语文工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抓好,大力开展基地建设工作,效果显著。

如在马山县设立了三声部民歌教育基地、会鼓教育基地、扁担舞教育基地,在上林县、兴宁区建立了壮汉双语教学培训基地,在武鸣区建立了壮汉双语教学示范基地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地等。目前,兴宁区三塘镇中心小学被授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柏汉族二声部平话山歌传承基地”称号;上林县建立的双语教学培训基地已由点带面,实现了由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全覆盖,其中上林县城关中学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武鸣区庆乐小学通过“两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壮文的优势,树立了“喜、乐、和”的办学理念。

抓队伍培养

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提供人力保障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工作。

注重在直属各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中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2015年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换届工作中,33所直属学校新任的220名校级领导中有104名为少数民族干部,占直属学校校级领导数的47.3%,充分发挥了少数民族干部在教育战线的积极作用。

注重培养基层少数民族语文骨干。主要是通过大力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工程”,积极选送少数民族语文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民教处组织开展的各种培训,通过培训,使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了广西基础教育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徐华和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十大责任公民”、首届“启功教师奖”获得者石兰松等。

配备专兼职少数民族语文工作人员。目前,开展有壮汉双语教学实验的县区均配备了壮汉双语教研员,负责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研究和指导,实现全覆盖。同时采用专职、兼职壮文教师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壮文师资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市各实验学校的师资都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抓精品打造

少数民族语文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

抓精品课题研究。市教育局鼓励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推进少数民族语文文化发展。如西乡塘区秀田小学以《探索壮族‘那\’民俗文化》为研究课题,挖掘壮族“那”文化;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以《关于京族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的研究》《关于壮族民族传统服饰的研究》等为研究课题,进一步挖掘地方少数民族语文文化。

抓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建设。2014年,自治区教育厅启动“百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全区共有106所中小学校纳入创建单位,其中南宁市有18所。在2016年底的评估验收工作中,全区共有38所中小学校通过验收,正式被确定为“自治区第一批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等12所学校获得命名,为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打造特色民族文化课程。如在兴宁区三塘镇中心(民族)小学开设了平话山歌、绣球、书法、民族民俗绘画、飞竹操、经典诵读和芦笙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马山县古寨民族初级中学将“马山文化三宝”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以及板鞋竞速、抛绣球、跳绳、踢毽子、打陀螺、武术等民族体育项目设为校本课程;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先后开发了“竹铃球”“抛绣球”“竹竿舞”等民族体育课程。而武鸣庆乐小学的“勒庆乐”壮语校歌《让壮乡儿女走向世界》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节金奖。

新闻推荐

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蜂产品、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3类食品的抽检结果 19家企业生产的部分批次饮用水不合格

蜂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李俭芹)12月5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蜂产品、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3类食品的抽检结果。本次组织抽检了258批次样品,其中合格样品226批次,不...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