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区生态养殖拓宽致富路
标准化的宽敞牛棚里,一群群健硕的牛或在踱步或趴在地上小憩。牛棚一旁的空地上,工人操作着粉碎机将牧草、玉米秸秆等制成青饲料并填装到喂料机中;装填完毕的喂料机从过道中开过,牛棚的食槽里就填满了饲料,牛群争相到食槽边进食。喂食青饲料生态又环保,自动喂料方便又快捷——广西富胜农牧有限公司锣圩镇清凤村肉牛养殖基地的养殖模式,是近年来武鸣区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养殖业的缩影。
无污染零排放的养殖模式顺应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在不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的石山地区发展生态环保的养殖业,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更拓宽了当地居民增收的途径。武鸣区近几年来持续加大对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扶持力度,加强养殖户对于该技术知识点的培训,调动养殖户积极性,推动畜牧业向现代生态化转型升级,并以标准化示范点为指导,带动周边发展现代生态养殖业,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广西富胜农牧有限公司2016年在锣圩镇清凤村建设了标准化、现代化、零排放、零污染的肉牛养殖扶贫基地,年出栏2000头肉牛,并建立了牛犊运输应急调理基地、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养殖发展模式,清凤村已有65户贫困户以小额扶贫贷款的形式入股肉牛养殖合作社,入股金额达325万元,每户每年可领取固定分红4000元。此外,该公司还大量收购牧草、玉米秸秆、甘蔗尾叶等加工成饲料,为附近村民提供工作机会,增加村民收入。清凤村11队村民潘金梅说:“我每个月只要来这里做四五天的零工,就可以解决小孩子上学的生活费了。”
据了解,为满足基地肉牛青饲料供给量,该公司自建青饲料种植基地400亩,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种植青饲料600亩,公司对农户种植的青饲料实行最低报价收购,带动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致富。该公司负责人潘荣华告诉记者:由于养殖场的牛每天要吃40斤饲料,目前的秸秆回收远远供给不足,除了在当地大面积发展种植,基地还将秸秆回收发展到锣圩周边,同时在每年砍甘蔗的时候,组织当地的农户、贫困户去帮忙收购甘蔗尾叶,加工成饲料。该基地周围的很多石山地都种上了牧草,荒地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清凤村这个原本不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的石山区农村,变成了得天独厚的肉牛养殖场。村民潘荣华说:“我们养殖的黄牛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玉米秸秆、甘蔗尾叶等,我们把这个高档的肉牛卖到了香港、澳门。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这里的环境优势,打造一个生态养殖与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山水牧场。”
除了将玉米秸秆、甘蔗尾叶等回收制成青饲料,基地牛棚里的垫料里还添加了菌种,肉牛的粪便在菌种的发酵下直接制成有机肥,不仅解决了农村秸秆焚烧问题,还可以让粪便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实现了肉牛养殖的无污染零排放。
秸秆回收做饲料,生物发酵床做垫料,像这样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在武鸣不止一家。
陆斡镇墨羊种羊养殖基地引进第一批850只种羊,也利用回收作物秸秆、粪便发酵成有机肥的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壮大养羊产业。目前,该基地建有标准羊舍2万平方米,秸秆饲料加工厂5000平方米,该加工厂每年计划收购农作物秸秆1万吨。桥东村的贫困户通过种植基地所需要的优质牧草,并回收秸秆、木薯杆、甘蔗尾叶等贩卖给饲料加工厂,每年可以实现增收30%左右。该基地还计划沿山谷一带开展羊主题休闲文化体验,设置漫步骑行道、休闲农业观赏区、羊主题体验科普基地,进行果树种植等,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推动桥东村经济发展。(陆惠琴)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记者王世杰实习生申正章上个周末,闲来无事,食探邀上几个好友,一起去武鸣寻找柠檬鸭的味道。柠檬鸭其实是一道家常菜,大致可分为三种,白切柠檬鸭、香煎柠檬鸭和爆炒柠檬鸭,食探所钟爱的就是这个...
武鸣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武鸣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