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推动绿城品质升级 建设生态宜居南宁 本报记者 尹海明

南宁日报 2017-04-20 06:05 大字
青秀山各项海绵措施成功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湖体水质有了很大改善,同时满足了周边植物的养护用水需求,清澈的湖水营造了优美的园区环境。 本报记者赖有光摄广西首条地下管廊已经在南宁建成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赖有光摄武鸣区宁武镇伏唐村伏唐屯新貌。

本报记者宋延康摄

今年以来,南宁市继续坚持治水、建城、为民主线,围绕2018年五象新区核心区基本成型、园博园开园、邕江展新颜等工作,加快推动绿城品质升级。项目建设引领城市发展,政策红利改善市民生活,南宁的发展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让广大市民深感自豪,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数说升级

地铁今年已经投资

19.19亿元

今年大力推进地铁建设,确保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加快推进3、4号线建设,全力推动2号线东延长线和5号线开工建设。1至3月,地铁项目完成投资191911万元,占年度任务的22.37%。2号线工程1至3月完成投资10.72亿元,完成30.57% 。3号线一期工程1至3月完成投资6.19亿元,完成21.34%。

已建成地下管廊

约19.4公里

自2013年6月南宁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佛子岭路管廊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8条地下综合管廊相继开工建设,已建成约19.4公里,已完成投资约6.5亿元。

园林绿化项目开工

12个

2017年,南宁市建成区绿地率将达到37.3%,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3.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2.1平方米/人 。今年市林园局负责的40个园林绿化项目中,目前已开工建设南宁园博园、江南公园、南湖公园海绵化改造等12个项目,完成投资6100万元。

海绵城市已完成投资额

82亿元

南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面积54.6平方公里,三年试点建设期间计划安排203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7.71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102项,在建项目43 项,前期项目58 项。已完成投资额82亿元,投资完成比例93.5%。示范区内26个易涝点已完全消除24个(中马路、凤岭南路、月湾路等),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既定进度推进。

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

46公里

经过整治,建成区共99.4公里已有46公里(占总任务数的46.3%)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黑臭目标;约15.7公里(占总任务数约15.8%)纳入沙江河PPP项目、竹排江流域海绵化改造项目、良庆河综合整治项目等在建项目正在实施整治,约37.7公里(占总任务数约37.9%)将由2017年初准备开工的PPP项目(含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水塘江PPP项目、心圩江PPP项目)全面实施整治。

邕江整治开发建成景观带

31公里

邕江船只和网箱清理整治工作基本完成,老口航运枢纽建成运营,邕宁水利枢纽计划年内截流;基本建成了邕江滨水公园、自治区党校—三岸大桥南北岸等约31公里景观带。

记者在现场

关键词:治水建城为民

邕江治理结出硕果

邕江是南宁一道亮丽风景线。作为示范段的民生广场旁,3.4公里的绿道上,“邕”字石碑、冬泳亭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古邕文化。邕江滨水公园的景观绿道也颇受市民欢迎,景观绿道两旁具有古朴气息的高杆路灯依次排开,满目葱翠的灌木丛和高大挺拔的大王椰迎风摇曳,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丛中;孔庙广场也显现出靓丽的姿容。

邕江的变化让记者深刻感受到南宁“治水、为民”结下的硕果。

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项目全长约85公里,面积2253.63公顷。通过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全面提升沿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沿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全面提升沿江开发和建设水平,形成“一江、两岸、双核、四心、七段、多廊”的水系架构,打造“六个邕江”,即生态安全的邕江、江城融合的邕江、活力多姿的邕江、亲民便民的邕江、交通可达的邕江、文化传承的邕江。

今年以来,南宁市持续开展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将邕江沿岸区域建设成水清岸绿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和人水和谐的休憩园。目前,邕江两岸基本建成了邕江滨水公园、自治区党校—三岸大桥南北岸等约31公里景观带。

昔日臭水沟今日青罗带

提升“中国绿城”品质,必须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既做好绿的文章,又做好水的文章。作为全国首个实行“按效付费”的内河流域治理PPP(公共私营合作制)项目——南宁市那考河已于今年3月实现了正式运营,项目的建成让原来的臭水沟实现美丽蜕变,也让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实现了南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治水、为民”的初衷。

在那考河流域治理的带动下,邕江、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及黑臭水体治理等一批运用新理念新模式治理的项目已全面启动。

那考河是南宁内河竹排江上游两大支流之一。以前,河道沿岸有40个污水直排口,水质多为劣五类,极大地影响了下游竹排江、南湖的水质,加上垃圾及施工弃土堆放挤占河道、行洪不畅,经常造成上游内涝。

2015年,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又恰逢国家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PPP(公共私营合作制)模式。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引入北排集团作为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成立项目公司。

在投入11.9亿元、历时近两年的建设后,原本泛着黑水的小河沟如今华丽变身,已初步形成“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的生态格局.

“全流域治理”实现一条龙治水

那考河湿地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看似是生态景观,其实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

那考河项目首先提出了“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相结合的创新理念——6.35公里的河道,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实现“一条龙”治水。那考河湿地公园在原有的内河和荒草地的基础上,通过地势改造,形成了湿地“海绵体”,错落递降,形成一个个分级蓄水系统。

这些“海绵体”不仅有蓄水的功能,还有净化的功能。从那考河湿地公园入口处金桂广场拾级而下,设置有“旱溪”“植草沟”“潜流湿地”“清水梯田”等一系列海绵化设施。通过梯田式种植池,植物一层层被铺设开,变成了草植过滤带、防护带、滞留带、护根覆土层等一个个功能明确的区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雨水天气,周边雨水会过滤收集到各个海绵体内,改造后的湿地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当蓄水量达到最高水位时,则通过溢水口进入城市雨水管网。此外,河道两岸及周边片区的污水通过截污管道,就近接纳进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再经生态净化后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排入河道作为补水水源。

社会投资按效付费

那考河流域治理是广西首个采用 PPP 模式治理水环境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北京排水集团实施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的一个示范区域,已成为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政府从繁忙的融资投资和建设业务中解脱出来,政府从以前的‘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南宁市海绵水城办副主任彭奠安说。

在该项目中,政府与社会投资方签订了10年协议,两年建设所需的11.9亿元资金,全部由社会投资方承担,建成后初期8年的运营仍由社会投资方负责。政府需要做的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按照此前确定的水质、水量、防洪等考核指标体系对项目定期监测考核,并按效果按季度付费。

“我们已经提前聘请专业机构对水质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完全达标。”南宁北排负责人介绍说。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那考河项目从去年11月底进入试运行 ,经监测考核,那考河PPP项目连续3个月水质监测合格,其中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指标(CODCr、BOD5、TN、TP、NH3-N、SS、pH值、粪大肠菌群数)的监测,也全部合格,整体效果良好,满足进入商业运营的条件。

今年3月,那考河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南宁北排公司已做好了迎接“首考”的准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

伏唐村“破茧成蝶” 幸福生活有滋有味

推动绿城品质提升,必须统筹兼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县域发展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南宁市继续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

武鸣区宁武镇伏唐村是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壮乡民族示范村,村屯依山傍水,村道四通八达;一栋栋别具特色的民宅,房前屋后瓜果、鲜花飘香……

“以前我们住的是低矮狭的小瓦房,现在住的是宽敞漂亮的楼房,就像城里的别墅一样,亲戚都羡慕我们。” 村民廖锦标的幸福生活溢于言表。

伏唐村不是“世外桃源”,却胜似“世外桃源”:村民把土地租给企业,由企业创建富安居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聘用当地村民成为农业工人,实现生产和就业方式的直接转换。

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企不进城,就地市民化。这是属于农民的小幸福,也是属于小乡村的大幸福。

拆旧建新

伏唐新村美如画

4月13日,记者驱车20公里,来到了武鸣区宁武镇伏唐村,通往村庄的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穿过一片小树林,眼前豁然开朗。一幢幢小楼依湖而建,极具壮乡建筑风格:小楼统一为白墙、黑瓦的风格,屋顶的飞檐,立面的“双头鸟”形象,壮锦风格的窗户,屋顶采用平坡结合,既保留传统形式,又有现代感。

在村庄的中心,有戏台、篮球场、停车场、幼儿园……远处马鞍山上云雾缭绕,新鲜的空气从四面八方涌入村庄。伏唐村92岁的村民廖锦标正悠然地坐在村庄广场的榕树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3年,伏唐村迎来一场巨变。南宁市提出,在全市12个县区打造12个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综合示范村。伏唐村便是试点之一。为了改变民居陈旧、特色不鲜明的现状,伏唐村在进行综合示范村建设时,按照市里推荐的户型进行改造。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伏唐综合示范村全部完成市级建设项目,在村庄建设上突出了“农村特色,亲近自然,依山傍水建设农家小院”的建设理念,建成168栋特色居民住宅。

现在,伏唐村168户村民,都有了自家的小洋楼。曾经如同“火柴盒”般简陋的住房,一去不返。

不愁生计

开启多姿多彩新生活

在伏唐村观景台的另一侧,已经平整好的土地,未来将要种上火龙果。“如今,伏唐综合示范村依托土地流转,以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为切入点,打造集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园区。”伏唐村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伏唐村引进广西金富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富安居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已完成3801亩香蕉种植、512亩火龙果种植、314亩荷塘立体养殖改造、200亩名贵珍稀苗木、百果园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旅游营地,通过建设一村(伏唐综合示范村),配套建设一街(商业街)、一湖(荷花湖)、一山(马鞍山)、一庙(大王庙),引领伏唐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

从墨守成规到更新观念,多渠道致富的理念开始植入越来越多村民的心中,不少伏唐村村民弃农经营起了农家乐。

村民唐颂珍就是其中一位,她利用自家别墅,经营农家乐餐饮住宿,获得开发红利。

唐颂珍别墅正房的房间都放着床,供游客住宿。“比打工强,不用出门找活干,也有收入。” 唐颂珍说,“今年‘三月三\’的时候,伏唐村来了许多客人,客房都不够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如今,伏唐村的村民们“破茧成蝶”, 幸福生活有滋有味。据了解,通过“企业+土地流转+劳力输出”、“现代农业体验 +壮乡风情+农家乐”、“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种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园区流转本屯土地4000多亩,2016年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50元。

微访谈

让广大市民生活在

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

南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绿城品质升级,建设生态宜居南宁”。昨天,南宁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今年的工作打算,表示将用实际行动和成果让广大市民生活在更加幸福美好的城市中。

市重点办主任梁明志:2017年市重点办要再接再厉、勇挑重担,继续紧紧抓住重点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具体通过采取细化项目管理、强化项目协调、优化项目督查、严格项目考评的举措,推动项目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市大行动办主任、市城管局局长梁勇:今年将以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为载体,继续抓好“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交通畅通工程、文明有序提升工程”三大工程建设,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让市容更加整洁、交通更加畅通、社会更加有序、市民更加幸福;以全面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源头管控,强化联合执法,狠抓严管重罚,让“南宁蓝”成为新常态。同时,还创新考评机制,“互联网+”融入城市管理,破解“九龙治水”效率不高的问题,着力破解城市管理的八大难题,全力打造首府城市治理的升级版。

市海绵水城办常务副主任冯步广:治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舒心、美好。今年,坚持以“治水、建城、为民”为工作主线,进一步做好水绿融合的文章,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查力度,克难攻坚,重点开展实施邕江综合整治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和水城其他重点项目建设等四大工作。

新闻推荐

控烟“加码” 定期“除害” 创健康乡镇 第29个爱国卫生月启动,南宁市将加大力度做好五个重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叶祯)昨日上午,南宁市爱卫会在民歌湖举行爱国卫生运动65周年暨全国第29个爱国卫生月启动仪式。据悉,今年内,南宁市将加大力度做好包括健康村镇建设的五个重点工作。创建12个健康乡镇14个健...

武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武鸣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