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攻坚拔寨战贫困 吹尽黄沙始见金

南宁日报 2017-04-20 06:05 大字

(上接1版)南宁市根据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贫困类型等,找准路径、分类施策,针对关键短板集中力量,实施突破。

在马山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品种丰富的农副产品,都是其发展产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销路问题制约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为此,马山县创新引进了名为“空店”的扶贫新模式。这一模式,成功整合了农村贫困人群零碎化时间里产出的零碎化产品,并通过互联网,在线上构架起连接城市“吃货”和贫困户“土货”的“空中超市”,发挥了“用嘴扶贫”的功能。

目前,马山县已初步实现了75个贫困村“空店”收购点全部上线,仅去年就收购“百元包”1574个,为6909户贫困户带来直接收入15.74万元。

“空店”的例子证明,发展特色产业,是扶贫的主攻方向。

一直以来,南宁市大力实施能人带村工程,破解贫困村产业少、贫困户增收慢的难点,逐步实现了经济基础薄弱向特色产业遍布的转变。

新兴产业放足飞奔。南宁市通过“互联网+”扶贫,在各贫困村设立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点,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建设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点200个,有效解决了部分山区贫困户小额农产品销售问题。

优势产业方兴未艾。武鸣区的润宇火龙果示范园、隆安县的金穗香蕉产业(核心)示范区、上林县的“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贫困户”肉牛养殖模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模式脱颖而出,全市已有1418个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带动了6万多户贫困户增收。

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特色驱动,扶贫产业就这样带领着全市贫困人口不断走向富裕。

善引导:

社会资本为脱贫注“活水”

“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今年以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坚持发挥主导作用,履行主体责任,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来撬动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着力解决产业扶贫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壮大,通过完善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人口更多地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为脱贫致富注入了“活水”。

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牵线搭桥,引入中信国安社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牵手南宁脱贫攻坚战。通过龙头大企业带动,挖掘贫困山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进京销售,助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双方需求高度契合,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全市421个贫困村负责人与66家本市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安社区进行了对接洽谈。一个多月后,近70家南宁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带着200多个特色农产品赶赴北京,进驻国安社区百家社区门店,为南宁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打入北京市场打开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次牵线搭桥的成功,证明了“集中精力抓脱贫,动员全社会力量一起帮”并不是一句空话。南宁积极探索将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的新途径,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邕宁区蒲庙镇华康村的赖桂颜去年利用申请到的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试种4亩莲藕,如今已迎来收获期,她特别高兴:“每亩收入能达到2500元,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而赖桂颜最初选择种莲藕,就是当地结合区域优势大力帮扶贫困户开展莲藕种植的结果。

求实效:

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去年,邕宁区百济镇坛里坡贫困户廖文锐满怀希望地将自己手中的300元现金交到了村委工作人员的手中,郑重地在入股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成为坛里坡合作社的一员。正因为如此,他享受到了丰厚的合作社入股分红。廖文锐说:“加入合作社当然好,不但有分红,还不用担心产品的销路。”

隆安县乔建镇上罗兴屯经联社共经营集体土地3500亩,年均土地流转收益420万元,村民年人均分红2500元。该屯全体村民均加入了合作社,户户是社员,人人有收益,集体经济也有了可靠的依托。

坛里坡和上罗兴屯的村民过上了好生活。因为什么?因为激发了贫困农户的主动性和脱贫内生动力,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以各类农村合作社为依托,因地制宜,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从过去的“要我富”变成“我要富”。

新闻推荐

武鸣区通过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

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正式下文,公布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通过名单,广西有17个县区在列,武鸣区榜上有名。据悉,武鸣区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发展每一个学生...

武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武鸣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