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宁市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接地气入人心

南宁日报 2017-04-14 06:06 大字
司法工作人员通过调解妥善化解山林纠纷。(杨朝衡 摄)

近日,隆安县司法局都结乡司法所联合乡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成功调解了都结乡都结社区那堪屯与吉隆村邓养屯位于龙摊岭一带的山林权属纠纷。该山林权属纠纷因砍伐经济林引起,一方村民指责对方越界砍伐,由此引发矛盾纠纷。工作组先后组织矛盾双方翻阅、查看历史资料,对山林边界确认后组织双方深入实地就山林边界进行划分,最终山林权属纠纷得以解决。

过去在农村,村民遇到这类纠纷,或械斗或上访找政府。现在依法调解和打官司成了村民解决问题的首选。多年来,南宁市政法各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多载体、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引导,并提供贴心法律服务,提高了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法治力量日益深入人心。

巡回法庭进村屯

普法办案两相宜

在普法宣传教育中,南宁市法院主动转变“坐堂办案”观念,积极实践“巡回法庭”办案模式:走村串户,当乡里邻间的“和事佬”;送法下乡,争当平安创建的“排头兵”。此举便民惠民“接地气”,更让群众直接感受到法律的威严,提高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为平安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日前,马山县周鹿法庭就通过巡回审判,开庭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016年3月,被告蓝某向原告借款5.5万元,可到了还款期限蓝某并未还款。原告多次要求蓝某还款未果,遂一纸诉状将蓝某诉至法院。

“通过现场开庭审判,既可以进行法律宣传,又能够方便当事人诉讼。”办案法官介绍,周鹿法庭每年都会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案件,采取巡回审判办案的方式,既能让群众看到法官如何审案,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又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

近年来,南宁市两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判模式,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意见》的指导方针,加大巡回审判力度,积极化解社会纠纷矛盾,不仅尽最大努力便利群众、服务群众,也达到了以案普法,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创新载体广宣传

普法教育谱新篇

在武鸣区城厢镇大皇后村,法治乡村文化园成了群众休闲娱乐和学习法律知识的乐园。

大皇后村法治乡村文化园以“法润壮乡”为主题,展示法律原则、法治人物等内容,让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在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南宁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着眼提升普法工作质量,积极推动创建了6大类别共70个富有南宁特色的普法工作品牌,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南宁市以市委党校为依托,建立全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培训基地;以历史文化资源、监狱、看守所为依托,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以司法审判机构、禁毒基地、中小学校为依托,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人社、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培训和服务资源为依托,建立农民工、流动人口法治教育基地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基地;以文化广场、街区、公园为依托,因地制宜地建设集休闲、娱乐、学法为一体的法治文化公园和广场,拓宽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渠道……如今,这些法治教育基地和文化广场及街区均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后正在发挥作用。

此外,南宁市还开设了《政法在线》《警方传真》等电视普法栏目,以直观、生动的电视语言播报法治进程,传播法治文化;推出了《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节目,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强化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责任意识;开设了《政法之声》《政风行风热线》等广播普法栏目,通过与群众互动,利用法律帮助解决各类民生问题。

南宁市还开通了南宁普法网、南宁法制网、微博、微信等普法平台,通过发布各类法律法规、普法相关信息,与广大网友进行普法互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并新编了以《法治宣传专栏》专刊、《法治宣传小折页》、《法治小报》为代表的普法读物,深入浅出地解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通过创新方式方式和多载体、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南宁市正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融入人们的头脑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努力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形成法治风尚,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朱新韬

通讯员伍坤富

新闻推荐

传授柑橘栽培技术和病害防控经验

本报讯(记者阮晓莹通讯员粟继军)为提高南宁市柑橘生产水平,市水果站近日举办柑橘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市柑橘种植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果农及农业系统水果生产管理人员120多人参加培训,学习柑橘...

武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武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